精神健康与社区治理创新

在深圳市龙华区政法委和覌湖街道观城社区工作站的支持下,自2021年6月至2022年10月,项目开展时间一年零四个月,今天顺利结束。非常感谢龙华区政法委和覌湖街道观城工作站的支持,非常感谢各位情感护理志愿者的奉献。

应该说,由于种种原因,尤其是疫情的严重干扰,我们的工作做的不夠完美,作用发挥的不夠理想,但是在大和社区完成了一系列的创新举措。

第一、建立了一支情感护理志愿者队伍

经过动员、培训、考试,建立了30名情感护理志愿者队伍,他们来自:妇女工作者、党务工作者、居委会专职委员、维稳、网格员等。他们是社区基层工作者,具有贴近居民、了解居民的优势。他们的工作就是服务居民,解决困难,化解矛盾。经过情感护理的理念与方法的培训,大大提升了服务能力。

妇女工作者曹红飞说:

“我从事妇女、民政工作已经有12个年头了。在服务社区居民的这些年,都会接触到家庭暴力、财产纠纷、婆媳关系、夫妻外遇、未婚生育等各种不同的婚姻家庭案件,学习完情感护理课程,我就像看到了曙光一样,为我在处理婚姻家庭案件上面的工作道路照明方向。不仅要帮来访者找到问题、分析原因,而且要帮助她认识自己,提升自己,找到属于他们的存在感和价值感。”

她认识到在工作中应该“给来访者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念、反思和调整来访者的人生定位与追求”,“让来访者的人生过得更幸福。”这样也能体现自己的生命价值和工作意义。

居委会专职吴凯珍说:

“学完了课程后,我觉得应该成为接受居民情绪的园丁,倾听居民的心声,让居民感受我们社区的温暖。在一次日常走访中,我发现了一个70左右的老人家,一个人呆在阴暗的屋子里,不会玩手机,腿脚也不方便,不能走出家里跟社区其他人交流。我感觉到了老人家的情感需求,就经常到她家里陪她聊天,也跟老人家的家属说日常要多陪陪家人,也鼓励老人家走出家门,跟社区其他老人交流聊天。”

网格员邱锦田说

“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许许多多的人从农村走向城市。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许多人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出租屋邻里间缺少来往,也没有朋友,遇到问题都是自己扛着,慢慢积累,严重的就会造成心理扭曲,甚至产生轻生或者报复社会的想法。我学习了情感护理,觉的非常适合网格员的工作。我们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人,看到我们都会抱怨一下,以前我们都不知道如何开口。学了情感护理,我应该成为他们的倾诉对象、知心朋友,运用情感护理的方法开导他们,更好的工作与生活。”

深圳和全国都有庞大的社区基层工作者队伍,经过短期培训就能发挥作用,把情感护理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就可以成为社会角落中千千万万的一盏灯、一颗星,温暖我们的社会,起疏导居民情绪、促进家庭和谐、化解社会矛盾的作用。

第二、建立了一个社区情感护理站

社区大量存在的是夫妻关系、亲子关系、老人关系、邻里关系发生的矛盾与冲突,从而带来情感困惑,严重的就会造成精神疾病,甚至自杀杀人、报复社会等恶性事件。目前社区机构如居委会、工作站、派出所等,对于没有主动报案的冲突,既没有精力,也没有正当的名义干预。

尽管社区设立了心理咨询师,由于居民发生的矛盾,大量属于情感困惑,不是心理问题,不会主动找心理咨询师,而社区心理咨询师管辖七八个自然社区,按照等候求助的原则,也不可能上门服务。根据我在某区心理健康体系建设的调查,社区心理咨询师空闲时间达70%。社区情感护理站的成立就填补了保障精神健康、完善社区治理的空白。

社区情感护理站站长郭文生深有体会地说:情感护理不仅能处理恋爱、婚姻危机,而且可以推广应用于企业对员工、社区对居民、学校对学生的情绪疏导。他举一例:

2021年12月15日凌晨,他接到王女士来电求助,其儿子在放学的时候,在学校附近买了五块钱的小吃,第一次用智能手表支付宝支付,放学期间学生很多,店长以为没有支付成功,就找了王女士儿子的几个同学,说你们班的某同学,买东西没付款,言在之意是偷东西,这事也传到班主任那里,不少同学都用异样的眼光看王女士儿子。

王女士在其儿子支付的时候,手机同步收到支付信息,是店主疏忽了才冤枉王女士儿子的!王女士小的时候也遇到过同样的情况,她的同学也被冤枉,因为两块钱,喝下毒药证明自己的清白,结果害了两个家庭!我给她的解决方案是:

1、控制范围,将这件事限于几个有所耳闻的同学范围内;

2、与店主交涉,店主写道歉信交到学校,由班主任保管;

3、与学校沟通,由班主任逐一找知道情况的学生谈话,说明真相。

这就很快控制了事态的发展,对儿子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

郭文生是社区情感护理站站长,王女士才会向他主动求助,他也处理得当,及时化解了矛盾。

社区情感护理站,将情感护理志愿者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团队,通过开工作例会,进行专家督导,使情感护理志愿者服务的理念和方法得到提升。在一次工作例会上,担任维稳的志愿者讲了一个案例:一个外来务工人员,在工作中手指受伤,要求工伤处理,企业不同意,发生了冲突,前来诉求。

经询问,他的手伤已由人身意外保险支付治疗,他提出是工伤,就是希望得到更多的赔付。这位维稳的同志答复,这只能通过法律途径,由法院判决。应该说,这样回复是做维稳的、信访的同志,遇到利益纠纷时的标准处理方式。确实维稳、信访部门没有权力处理,这样说没有错。但是引入情感护理处理此案就不同,我们就要详细询问他的家庭经济情况,以便了解他提出利益诉求的背景。

不管他的利益诉求合理不合理,这非常重要。如果因为他的手指受伤后没有生活来源,以后也不能正常工作,由此断绝了全家的经济来源,生存就会发生困难。这就需要关怀、抚慰。他如果身处绝境,可能会绝望而自杀,也可能报复社会。校园血案、公交车惨案的制造者,大多是社会底层边缘化的人群。他们要么无处申诉,要么申诉碰壁,对社会绝望,才用最残忍的手段报复社会。

你们是预防惨案的最后一条防线。你向他询问这些情况,可能会感觉没有用。但是你了解背景,就体现了对他处境的理解与同情。更重要的是为你后面的交流提供了方向。你对他的情况可以有大致的判断,是否符合工伤?如果符合,你就支持他走法律程序,告诉他该怎么做?如果不符合,又家境困难,就更要重视。告他十分同情他的遭遇,据我了解可能不符合工伤,不过也可以询问一下律师,有没有可能打赢官司?接下来讨论,今后工作与生活怎么打算?是否能找另一份工作维持生计?

尽管你与他的交流,解决不了实际困难,但他从你这里体验到了同情与温暖。最后,给他说人生道路难免会碰到过不去的坎,谁都有可能遇到不幸,甚至灾难,总得想办法活下去。一定要注意观察交流过程中他的情绪,尤其流露出来的口气,比如不给我工伤,我就不活了;我活不了,有人也活不了!遇到这种情况,千万不要以为他只是说说而已,是情绪恶化的表现,就应该做危机处理。你可能会觉得,本来一句话的事,现在弄得这么麻烦,一天有很多接待工作,这样我处理得过来吗?

这就要分别不同情况,有的可以简单处理,这个案例就要多问几句。如果他的经济状况没有问题,也不属于工伤,就想借口多要点钱,那也好言劝说。很多长期缠访人员就是不合理的诉求遭简单拒绝以后,以政府为敌,这样的案例很多。最后,你会问,我为什么要这么做?一是情感关怀,如果你的家人、朋友来询问,你会冷冰冰说一句走法律程序吗?二是通过这样一个个案例的处理,你的知识与能力都会提升,在实践中学习与成长是最有效的。

志愿者中很多是网格员,每个人负责500多户,每月要走访一次,了解人口变动、安全隐患等108项工作,现在减为85项,总之政府要落实居民的事,最终交给你们完成。你们应该是层次最低的社区工作者,而且不属于公务员,是合同工,薪酬也不高。我相信,绝大多数是其他工作难找,不是谁都愿意做的。

现在又当了情感护理志愿者,本来85项,又加了一项。我觉得不应该这样理解。你们是平凡而又伟大的。再好的领导都不可能像你们这样天天走家访户,再好的决策很多要靠你们去落实。现在你们的工作,烦琐、苦燥、重复,感觉不到存在感,更没有成就感。但是当了情感护理志愿者就不一样了。那应该怎么做呢?

一要察言观色。你们要观察对方的神态、表情、口气、动作与往常有什么不同,表现得很不耐烦、脸色难看,甚至暴躁不安,你就要主动表示关心,您碰到不如意的事了吗?说说看,也许帮不了你,但说了比憋在心里强,我还可请专家来咨询。 

二要有好的态度。你平时工作,神态、口气冷冰冰的,当了情感护理志愿者,就不一样,与居民问话、打交道,就应该亲切一点、热情一点,把对方当朋友一样,这种关系建立以后,人家也会把你当朋友。有什么事情才会同你说。

三要掌握方法。刚才一位网格员说,看到一个女租户,有一个孩子上学,还要照顾一个老年痴呆的妈妈,先后雇了3个护工都不满意,心里很烦。了解这个情况以后,首先要向她表示能做到这样真不容易,一个人要抚养小的、照顾老的。

其次,问她有什么需要帮忙的,要不要再找护工,或者向社区反映能不能派个义工或者社工来帮忙。再就是鼓励她,你的付出是有回报的。你对母亲细心照料,孩子看在眼里,等你老了,孩子对你也会有孝心。这是教育孩子最好的示范。母亲老了、病了,正是我们尽孝的时候,现在做不好,将来会内疚。这个案例可以持续做下去。

网格员工作都很忙,专门抽出时间做情感护理不现实,关键是做个有心人,在日常工作中融入情感护理的理念。

第三、建立业余与专业相结合的通道

情感护理站的重要作用是为专业的情感护理师转介复杂的个案。以某个案例为例,派出所接待女方家暴的投诉,但奇怪的是女方没有被家暴的痕迹,男方却一脸抓痕,而且女方要求离婚。案子转到了妇联,案情复杂,转接给了情感护理站聘请的专业工作者。

据了解,男女双方发生争执,是女方动手打了男方,在不断的抓挠和推搡中,老公在愤怒的情绪下说:“早晚有一天把你剁碎了喂狗”。这句话让女方害怕,因此而报警。女方经常动手打男方,原因是未婚怀孕,结婚时男方同意给彩礼10万元,拖着迟迟不给,每个月生活费3000元只给了二个月后也不给了。后得知男方有几十万的外债,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妻子的情绪从最初的不满越来越发展到愤怒、暴躁,开始动手打老公,后来成为常态。

2021年6月,在一次争吵后,女方将男的所有物品从家里丢出去,于是男的在大和村另一栋楼租房暂时栖身。二天前,他借故挤进家门,睡下后老公想过夫妻生活,于是发生了激烈的争吵,最后导致女方报警。像这样的个案,涉及夫妻生活的方方面面,只能由专业工作者花很多时间与精力来处理。

在咨询师的帮助下,女方认识到自己长期养成的用情绪化的方法表达和处理问题的性格缺陷,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決,只能激化矛盾,男方可忍受一时,却不能相处一世。同时让男方认识在家庭中的角色,为人夫为人父,既要维持一家的生活,又要兑现承诺,不能采取拖延的办法,应该与妻子达成共识。

人际矛盾发生后通常是归因对方,然后指责对方,结果冲突越来越激化。情感护理的做法就是帮助对方认识自己、改善自己、提升自己。而认识自己是关键,一个人的性格与处事,受幼年的环境和成长经历的影响,长期形成的。情感护理就是从矛盾冲突的细节中,帮助当事人反省自己、认识自己,从这点出发,弥补性格缺陷,改进处事方法。

我们设立了情感专线与专家面询,情感护理站、情感护理志愿者就成为中介,把复杂的案例转介给专业工作者,这样就起了桥梁作用,解决了专业落地社区的难题。

第四、建立了预防恶性事件发生的排查网

恶性事件的发生都有一定的原因,根据我主持做的《罗湖区百人自杀入户调查》,将发生自杀的人群归为九类。据此情感护理站做了初步排查,如家庭关系紧张4户、久病和重病不治1户、经济十分困难4户、缺少关怀的老人1户、精神抑郁患者2户。这项工作只是开了一个头,应该继续做下去。还有反叛的年轻人、家庭发生变故、自残或自杀未遂的。

目前社区有关的工作人员如警务人员、维稳工作、妇女工作、居委会等,都各管一摊,对发现的矛盾、冲突,也各自处理。情感护理站就应该把情节严重的汇总,记彔下来。这既是维护安定的预警网,也是重点关怀的人群网。

大和村是典型的城中村,3万个居民中,常住人口仅1500人,绝大多数是外来务工人员,他们背井离乡来到深圳,工作与生活压力大,有了困扰能向谁倾诉?平时走访时,对以上人群要特别留意,发现情绪异常,向站长报告,派专家治疗和疏导。

以上四项是为社区保障精神健康、完善社区治理搭建了一个制度架构、运行模式,对大和社区来说,可以持续做下去,深圳与中国绝大多数社区都可以做。

为了激励情感志愿者积极工作,更好发挥情感护理站的作用,我们制定了《情感护理志愿者激励办法》

  • 按时参加例会者,计10分。
  • 积极发言,汇报工作情况者,计20分。
  • 提供需要面询疏导的对象者,计20分。
  • 提供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者,计50分。
  • 提供需要危机干预的对象者,计100分。
  • 提供亲自疏导的成功案例者,计100分。
  • 提供亲自疏导危机干预对象的案例者,计200分。
  • 结合经历对情感护理的体会与收获,最高评分100分。

根据以上积分情况,评选出10名优秀情感护理志愿者和情感护理师,颁发奖品、奖杯与1000元奖金,并由观城社区工作站颁发《优秀情感护理志愿者》或《优秀情感护理师》奖状。

中国41年改革在物质文明建设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尽管问题不少,但还是走出了一条路。而精神文明建设怎么入手,精神健康怎么保障,思想教育怎么入心,市场经济带来的工作压力与生活压力怎么化解,人际关系尤其是家庭关系怎么和谐,社会治理的空白与短板怎么弥补,从宏覌到微观、从理论到实践,这都是宏大的问题,又直接关系民众的幸福、社会的稳定。

现在就是要探索比较容易操作的路径,找到社会普遍能夠接受的方法。培训情感护理志愿者,建立社区情感护理站,可以复制与推广社会,还可以情感护理进企业、进学校、进信访,凡是有人的地方都可以推行情感护理,为深圳以至中国探索一条精神文明建设、精神健康保障、社会治理完善、家庭和谐维护、民众幸福提升的新路。

幸福是需要创造与学习的

幸福是需要创造与学习的

在青岛天泰幸福社区“幸福对话”会上的发言

徐景安

20211216

应天泰集团董事局主席王若雄的邀请,我来青島参覌了开发的多个小区,尤其是天泰幸福社区。

                  一、

我想从一个现象说起,当今人类从宏观上已经能够看到几万光年的星体,可以登上月球,也准备登上火星。我看到一个新闻,一个美国二十岁的女孩准备飞向火星,她永远也不回来了。我真的为这个女孩的献身精神感到震惊。微观层面我们从分子、原子、质子、中子、量子,研究越来越深。我们可以造机器人,甚至像人一样能思维。科技是多么的发达,这就是工具理性。

但与之形成巨大反差的是我们对人的认识。2000多年前苏格拉底就提出“要认识自己,今天为止,请问大家认识自己没有?或者我们对人的认识有多少?我们都是人,我是人,你是人,大家都是人,天天相处。

北京大学徐凯文心理学教授说,北大新生的40%都不知道人活着是为什么?这是不是令人深思?从小学、中学、大学层层选拔上来的北大的尖子生中40%,都不知人为什么而活?是不是太不可思议了!

我就很有兴趣问一下,今天在场的哪一位能回答?

一个年轻人回答:.“从基因层面来讲,延续自己的存在的基因:从个人角度讲,实现自我价值”。他的回答:第一是生命的延续,第二是自我价值的实现。不过现代年轻人很多不愿生孩子了,中国的生育率降到1.2,对生命延续不感兴趣了,更愿意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但什么是自我价值呢?有钱有房有车,吃喝玩乐,这不能称自我价值实现,只能说自我欲望的满足。什么是自我、什么是价值,这个问题,后面来讨论。

人为什么活?这是当今中国与世界都没有解决的头号问题。世界各国都以GDP为标准,划分为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企业按营业收入排名,列入世界500强。个人以财富计,排名世界、亚洲、中国富人榜。一句话,当今世界以追求财富最大化为目标,结论就是人是为钱而活。人以财富为目的,以生命为手段。人异化为物的工具。所以,工具理性很发达,价值理性很落后。

其实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你很有钱,但活得很痛苦,甚至为钱丧了命,这值得吗?多少贪官一屋子的钱,几辈子也花不完,这是一个正常人的理性行为吗?拥有财富是为了满足人的物质欲望,是实现幸福生活的物质基础,人活着是为了幸福。你无论是当官也好,发财也好,出名也好,最终目的是为了幸福。反过来,你当官不幸福,发财不幸福,出名不幸福,就是妄为人生,白活了一辈子。生命还有什么意义呢?

我们每个人不管你在做什么,职业不同,分工不同,角色不同,但是都要活得幸福,不会说我就是想活得痛苦,这样绝望的人,就会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

我们每个人终极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幸福,大家同意吗?都同意。但这个恰恰最简单的真理,在当今世界与中国没有被认知。

比如说为什么要当官?当官拥有权力,可以造福社会,从而受到人民的爱戴、拥护而感到幸福。百姓一说起我们的王书记、李书记,都说真是一个好官。这个官是不是很幸福?反过来百姓背后都在骂你是个贪得无厌的贪官、无所作为的懒官,你这个官当的幸福吗?

比如你当了老板,拥有员工,对员工好;服务顾客,对顾客好。这样的企业会不赚钱吗?这样的老板能不幸福吗?但现在各行各业丒闻不断,五星级酒店一块布可以抹茶杯和马桶,医疗行业造假,食品行业掺毒,……为了赚钱可以不择手段,这些老板会幸福吗?

作为百姓,想尽一切办法赚钱。这成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巨大动力,但也由此带来一系列问题,最终表现为没有隨着财富的增加而幸福感提升。

二、

西方摆脱了中世纪的黑暗,创造了近现代文明或者工业文明,现在叫科技文明,就是以财富最大化为理念与目标。它带来了经济的发展、财富的增加、科技的进步,但没有解决三大问题:不平等、不持续、不幸福。人类需要走向以幸福最大化为理念与目标的新文明。

习近平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什么叫新时代?新的时代就有新的理念,新的目标,新的核心的价值观,这就是实现幸福最大化。

幸福最大化包括了物质需求的满足,但是幸福还包括情感需求的满足,爱情、亲情、友情,确切的说,人与人的真情带来的幸福。你待人家好,人家就待你好。你就心情愉悦,身心健康。幸福还包括了精神需求的满足。何谓精神?精神者永恒也。一个人的生命存在能够给他人带来愉快、快乐和幸福,你就永远活在人们心中,这就是永恒。

怎么才能实现幸福呢?第一要爱自己,幸福是一种个体感受,一个人要幸福当然首先要爱自己,连自己都不爱,哪有幸福?不过爱自己有三个层面:第一种是本能的爱自己,为了自己,损害他人,这与动物没有区别;二是理性的爱自己,以不损害他人为原则,否则就会受到道德的谴责与法律的制裁;三是悟性的爱自己,真正爱自己,就是要实现生命价值。

所谓价值,一定是客体来衡量的,一个人有没有价值,就是看能不能满足他人、社会以至世界的需要。你能被世界所需要,那就是伟人。一个普通人能被家人所需要,被朋友所需要,被同事所需要,被顾客所需要,就是生命价值的实现。悟性的爱自己必然会爱他人:孝敬父母,亲近周围,博爱他人。爱大家:遵守公德,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爱集体,爱祖国,爱世界。

今天我们要追求幸福,首先把自己爱好。我们现在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表面上很爱自己,很自我,但是恰恰并不懂得真正地爱自己,一玩游戏,可以不吃、不喝、不睡。很多病如糖尿病、血压高、心脏病年轻化,自己的身体都不爱,怎么叫爱自己?15岁到35岁的年龄段,自杀成为他们死亡的第一个原因,爱自己了吗?爱自己是需要教育的。我建议幸福社区可以以“你爱自己吗?”进行作文或演讲比赛,再请我来讲讲怎么才是真正爱自己。如果专门开个什么会,讲爱自己,没有人听。人生道理没有人爱听,我知道怎么活,不用你教。但是他真的不知道怎么活?

三、

快乐是不需要学习的,今天吃一顿美餐,我很快乐,唱卡拉OK我很快乐,用你教吗?但是幸福是需要教育的、需要学习的。

我们这里的社区,搞了满足儿童、青年、老年各种有兴趣的活动,我参观了过山的自行车。就这个项目,不同的人可以获得不同的幸福感,一种是感官层面的,很刺激、很开心。第二种情感层面的,在活动中居民之间建立了新的人际关系,获得了友情。第三种精神层面的,你们策划团队中的一位,她感到让居民玩得很开心,感觉到了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由此,我建议,在组织这种活动中,不只是让大家玩的开心,还能引导居民们互相帮助,让一个会骑自行车的人教不会骑自行车的,让年轻的老人照顾年老的老人。这就实现幸福最大化了。

当今中国和世界面临最大的课题是人的转变。近代的一个中国大学问家叫辜鸿铭,他说:“要估价一个文明,我们最终必须回答的问题,不在它是否修建了和能够修建巨大的城市、宏伟壮丽的建筑和宽广平坦的马路,也不在于它是否创造了和能够造出漂亮舒适的家具、精致实用的工具和仪器,甚至不在于学院的建立、艺术的创造和科学的发明。要估价一个文明,我们必须问的问题是它能够生产什么样的人”。

什么样的文明生产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人又创造什么样的文明。

今天我们就面临一个从经济人向幸福人的转化。按照亚当.斯密的理论,现代文明,我们每个人都是经济人,就是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这个社会就会越来越繁荣。但每个人都从自我利益最大化出发,这必然造成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必然造成人与人关系的恶化,道德堕落、腐败泛滥;必然造人与自我关系的恶化,高自杀率、高精神障碍率、高心理疾病率。最终表现为人并不幸福。

我们面临从经济人向幸福人的转变,从追求财富最大化转向幸福最大化。这样才能真正能够实现个人幸福,家庭幸福,社会幸福,国家幸福,人类幸福。你们提出了:“全世界追求幸福的人联合起来”的宏大口号,又脚踏实地从创建幸福社区做起,倡导“天泰是我家”。

四、

你们是开发商,建成小区就让物业管理,至于居民幸福不幸福,不管你们的事。但天泰成立了10个人的团队,专门策划、提供让儿童、中年、老年各个年龄段的幸福方案与幸福活动,我希望能成为中国幸福社区的示范。

中国与世界需要开创人类的新文明。大家有这个意识,我们的视野就会开阔,理念就会提升。我们创造幸福社区不只是为了天泰,而是为了推广、复制,具有示范的意义和榜样的作用。这就不只停留在兴趣活动的层面,而是要创造幸福文化,进入居民的情感与心灵。我们不只是为居民创造幸福,而是发动居民成立各个自治组织,按照不同的兴趣爱好开展活动。更要创造各种平台与载体,开展居民的相互帮助,发挥居民的特长、优势去帮助有需求的人。助人者发挥余热而感到幸福,被助者感受温暖而幸福。

总之,幸福需要发动大家来创造、来学习、来体验。

五、

现实生活中,客观现实不符合主观期望,这首先会从情绪上表现为困惑。人生不如意七八九,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我们通过各种活动,可以给居民带来幸福感,但来自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婆媳关系以及工作生活压力带来的烦闹、郁闷,就需要通过情感护理进行疏导,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应对现实。这就是问题导向教育。这就是我创造的情感护理学。

从长远来说,这需要得到街道与社区领导的支持。我在深圳龙华大和社区,培训了情感护理志愿者,创建了社区情感护理站。发挥社区基层工作者贴近居民的特点与优势,关注重点人群,如家庭关系紧张、久病和重病不治、经济十分困难、缺少关怀的老人、内向与反叛的年轻人、精神抑郁患者、家庭发生变故,尤其表露厌世自杀倾向的人,发现以后及时派专家疏导。这既使居民得到情感上的关怀而感到温暖,也使基层社区工作者在服务中提升自己,体验价值和意义而感到愉悦。这项工作弥补了社区治理、社区工作、社区服务的短板与空白,一定会得到基层政府的支持。

目前,你们10名策划团队的成员,我建议经过一个月的情感护理线上培训,就能掌握情感护理的理念、步骤和方法,在活动中注意观察居民的情绪,与居民建立良好的关系,就可以情绪入手,倾听居民的心声,走进居民的心灵。天泰提出“情感链接+陪伴成长”,通过活动正面体验,通过情感护理问题导向,就是从情感切入,陪伴成长为幸福人。

六、

创建幸福社区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资金从哪里来?这个问题不解决,是不可能推广和持续的。目前,天泰通过实行会员制,收取费用。但对大的开发商还有一种盈利模式,在所开发的小区,不只是停留在传统的物业管理上,而是使生活小区的居民体验与感受幸福,这就是使开发的物业大大升值。谁不愿意生活在人文关怀、情感温暖的社区?这应该是小投入、大产出,投入的主要是智慧和情怀,产出的可是收益与幸福。为此,我提供了《创建天泰幸福社区的方案》。

中国的物质文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尽管问题不少,但毕竟走出了一条路。但中国的精神文明怎么建设,精神健康怎么保障,竞争压力怎么化解,社会治理怎么完善,家庭和谐怎么维护,这都直接关系社会的稳定,民众幸福感的提升,有待于创造新经验。当年蛇口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试管,希望天泰就要为走向新时代探索一条新路。 yy�R��/;m

紧急叫停中小学生心理测试 如何保障中小学生精神健康

紧急叫停中小学生心理测试

如何保障中小学生精神健康

情感护理学创始人

    深圳市市民情感护理中心主任

    深圳市景安精神关爱基金会执行理事长

   徐景安

2021年12月5日

一、

据2021年11月20日 《南方周末》报道,上海市长宁区教育局就对“小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心理测试”此事公开道歉,称“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和局相关科室对问卷内容审核把关不严。”

上海市长宁区教育局的道歉,实在是冤大头!

一是对小学生进行心理测试,是执行2021年7月教育部办公厅下达的《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县级教育部门牵头负责组织区域内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测评工作,每年面向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测评。

二是问卷的第四部分(第58-67题必答题)和第五部分(第68-95题 选答题)引了Beck自杀意念量表,这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阿伦·特姆金·贝克发明的,他是认知行为治疗理论的创始人。上海的一个“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和局相关科室”怎么有资格对如此权威人士的问卷内容“审核把关”?连审核的资格都没有还说“不严”?

如果道歉应该是教育部,但是由教育部道歉也是冤大头!

教育部是根据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有26.4%的中小学生有抑郁的状况,焦虑、抑郁等精神障碍的发病率逐渐走高,特别是中小学生的自杀频发。教育部出于对中小学生的精神健康与生命关怀,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测试,是唯一的选择。中国的心理学是从美国照搬照抄的。心理测评问卷不抄袭美国心理学家阿伦·特姆金·贝克的,能找谁?出了问题,能怪教育部吗?

于是,北京大学的徐凯文教授解释:

“目前没有类似仪器检测癌症一样,直接检测出抑郁水平,更不用说评估其风险,所以现在还是直接询问相关情况、想法等来评估最为准确。但实际上预测人的这一倾向,比任何其他的评估都更困难。如果不是面对面做评估,我不建议询问相关细节。”他的办法是:“比如给中小学生做访谈,我的方式是先做测评,结果提示他存在情绪问题,再通过一对一访谈确认。”

中国的精神科医生3万名,全国儿童精神科医生更是不到500个。请问中国那么多中小学生,如果“一对一访谈确认”,这可行吗?

徐凯文教授又提出筛选出的假阳性,即没有心理问题的孩子被筛查疑似为存在问题。比如为了回避有没有自杀念头这样的敏感字眼,改为“你有没有产生过放弃自己的想法?”这对孩子来说,他会回答说,有啊!放弃学习、放弃考试、放弃兴趣,都是放弃自己,但不是放弃生命!

真是难为了中国心理学专家了,想了解中小学生有没有自杀意向,明说不行,暗示也不行!

由于心理测试问卷120题,负面消极的语句描述较多,涉及自杀准备等敏感字眼,家长提出了异义,于是不得不叫停!

我认为,这种心理测试,由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根据对方的认知能力,一对一的进行问卷调查是可以的,采取普查的方式完全是不可取的。

  • 由于调查对象不同,就必须设计不同的问卷,这个标准,谁来审定,谁来负责?
  • 负责调查的心理咨询师专业水平不同,怎么提问才是正确的,谁来培训?
  • 同一类人群的不同个体认知有差异,对同一个问题的理解不同,这样的回答能作为判断的依据吗?
  • 更重要的是这种静态测试调查有什么意义?今天回答完全健康,明天他就可能因为某个事而自杀!我们能天天测评吗?

二、

人的精神问题十分复杂,西方心理学的诞生,能夠对人的心理进行测评、疏导、干预。中国从改革开放前把心理学作为伪科学到引入,是个进步。但是,我们也应该有所创新,光西方心理学就有人本主义、行为主义、精神分析各个流派,还有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现在又兴起积扱心理学。我们的心理学界就成为各种流派的代言人、搬货匠,自称某某流派、某某大师的弟子。以至今天的中国人的精神健康,不是找精神科医生,就是靠心理咨询师。

中国精神科医生3万人,有资格证书的心理咨询师150万人,能夠提供服务的约10万人。14亿人口的精神健康的庞大需求与供给严重不足是无法解决的。

所以,要保障我国民众的精神健康必须创新,这并不是要排斥、贬低精神科医生与心理咨询师的作用,他们不仅是不可替代的,而且还要发展、壮大。但是创新、创造又是必须的。

我在2004年写的《你的选择与中国的未来》一书中,提出保障精神健康,分三个方面:精神病医治、心理障碍治疗、情感困惑排解。我将后一项称为情感护理。凡是客观现实不符主观期望就会发生情感困惑,人生不如意七八九,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所以,人人都有情感困惑,人人都需要情感关怀。如果得不到疏导、护理,就会发展成为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或者情绪的严重恶化,就会做出自杀、杀人、犯罪等行为。

2009年我创办了深圳市市民情感护理中心,提供热线88851085(帮帮帮一定帮我),接听了4万2千多个电话,避免了35起自杀、他杀、报复社会的恶性事件。

 经过10多年的探索,我写了《情感护理的理论和方法》。专家高度评价,创造了不同于心理咨询,更符合我国国情的新学派。

刘福源(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名誉理事长):

《情感护理的理论和实践》内容精彩、非常丰富。“情感护理”旨在全社会倡导情感关怀的理念,这是社会需求和时代需要,是一项意义深刻的系统工程和服务体系,具有专业性、新颖性和实用性,值得推广。您创造性的建立了“深圳市市民情感护理中心”,推广了“生命热线”,深入到社区、融入到企业、推广到信访……脚踏实地的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和提高相结合”“继承和创新相结合”,还把社会工作与慈善事业进行了开创性的探索,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时勘(中国心理学会监事长)

《情感护理的理论和实践》有三点创新:一是将心理健康、心理卫生提升为国民精神健康,强调是党和政府的重要职责,应由主管部门负责;二是从专业的角度,提出从情绪入手,通过倾听、安抚、询问,帮助当事人从发生的事件中认识自己、改善自己、提升自己,而不停留在处理危机的技巧和方法上;三是提倡所有人都责任和义务关注、关心、关怀他人的情绪,进行安慰、沟通、疏导,在全社会倡导情感护理的理念,创造情感护理的氛围,建立情感护理的制度。

张立红(清华大学出版社第八事业部主任

心理学是西方人发明的,中国人也可以开山立派。我觉得可以开创情感护理学,创造自己的学科和体系。徐老师做的不止是一本书,而应该是体系化的。线上和线下,书本和活动,咨询和讲课,立体化的、深入社会各个层面,给每个人带来温暖和幸福。

 李彩英(首都师范大学心理系副教授)

情感护理在咱们社会,无论是企业、社区,或者是家庭都应该成为一种理念,形成制度,人人维护自己的情感,关怀他人的情感,这一点和现在的心理咨询、心理教育不同,我的感触就是新,特别的新,对于每一个人的幸福,对于社会的稳定和谐,非常重要。现在咱们国家随处可见爆脾气,一说话就急了,发生各种个体之间的冲突,或者群体之间的冲突。如果把情感护理制度化,我相信很多事情就好解决了,大大提升我国的国民幸福指数。

景玺霖(清华大学社科院社会健康管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徐景安老师的《情感护理的理论和实践》开创了一个新的学派从宏观上把一直以来所提的“心理卫生”提升为保障国民精神健康,从微观上发动全社会以至全民参与,并全面阐述了情感护理师的职能定位、实践操作、职业素养,对从西方学来的心理咨询从我国国情出发做了补充、完善和提升,不仅为求助者提供技巧和方法,而且帮助他认识自己、改善自己、提升自己,对提高国民素质意义重大和深远。

胡赤怡深圳市康宁医院副院长

徐老是我国经济改革领域的先锋人物,现在转向社会服务领域的改革与创新,对广大居民来说,无疑是一件幸事!他所提出的“情感护理”,有几方面的创新:其一,超越了现代心理咨询,对有些冰冷的认知和行为的倚重,直指现代人匮乏的”情感”;其二,弥补了现代社会工作,对政策制订和经济救助的偏重,所带来的对“情感”体验的重视不足;三,“护理”一词的提法,彻底打破了心理咨询中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貌似平等,实际上咨询师高高在上的不平等关系,使得“情感护理”供给者与接受者之间的关系,更趋平等。

三、

情感护理是以情绪为切入点,而情绪是人与人交流的第一信号,通过神态、口气、表情、肢体表现出来,非常容易被察觉。

有两种版本,一是专业版,有一定的心理咨询或社会阅历的人,通过倾听、安抚、询问,帮助当事人从发生的事件中认识自己,改善自己,提升自己。这在深度上,突破了心理咨询保持价值中立的戒律,不只停留在技巧方法的层面,成为做人的再教育。这就可培训为情感护理师。

从2018年起与深圳市心理咨询行业协会合作,线上培训了221名情感护理师,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是普及版,所有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关注、关心、关怀他人的情绪,学会倾听,让不良的情绪得到宣泄,再进行安慰、沟通、疏导,就能收到效果。这在广度上,超出心理咨询专业局限,可普及到全社会,培训为情感护理志愿者。

在深圳龙华政法委和观湖街道的支持下,选择大和社区进行试点,经过二个星期的线上培训,培训了28名情感护理志愿者,成立了大和社区情感护理站。

他们的工作是:

第一,情感护理志愿者都是基层社区工作者:党务工作者、居委会专职、妇女工作者、网格员,发挥他们贴近居民的特点与优势,从关注情绪入手,深入核心家庭,帮助服务对象,处理婚恋关系、亲子关系、老人关系,化解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带来的困惑。这既使居民得到情感上的关怀而感到温暖,也使基层社区工作者在服务中提升自己,体验价值和意义而感到愉悦。

第二、排查情绪异常的人,关注重点人群,如家庭关系紧张、久病和重病不治、经济十分困难、缺少关怀的老人、内向与反叛的年轻人、精神抑郁患者、家庭发生变故,尤其表露厌世自杀倾向和曾自杀未遂的人,发现以后及时派专家疏导。上述人群是我在2020年进行《罗湖区百人自杀入户调查》中排查出来的。

第三、实行危机干预。这可以与区各个街道、社区设置的心理咨询点联网,上下结合。

这项试点正在进行中。但是有二点值得关注,一是基层社区工作者,经过二个星期的线上培训和考试,就获得了情感护理志愿者的资质,可以对居民的情感起到关注、疏导的作用。二是社区情感护理站站长经过一个月的线上培训和考试,取得了情感护理师的资质,拥有了一定的专业水平。这样就实现了业余与专业相结合,真正做到下沉基层,弥补社区工作、社区服务、社区治理的空白或短板,具有向全社会复制、推广的作用。

四、

中国青少年问题很严峻:

—中国未成年人聚众斗殴、寻衅滋事、强奸犯罪人数,2019年较2016年分别上升92.22%、77.88%、101.85%。

—中国15岁至35岁年龄段,自杀成为首因,在校学生的自杀率是欧美国家们10倍以上。

—中国的高中生70%以上患有焦虑症,近5000万抑郁症中大部分是青少年。

我国采取了相应措施:高等院校按1:4000配备心理专业教师,中小学校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但是收效甚微。于是教育部下达通知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测试。结果被叫停、道歉。

这不值得反思吗?

把大学几万名学生、中小学几千名学生由几个或1个心理专业的教师来负责他们的心理健康,这有可能见效吗?尤其是教师的心理问题要比学生还要严重。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辽宁省14个城市的168所城乡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发现有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障碍。教师承受着来自学校、学生、家长、社会多方面的压力,而教师的心理健康有谁关心?社会普遍认为:教师为人师表,不应该有心理问题,教师也不敢表露自己有心理问题。内外的压力与压抑使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越趋严重。

我的建议就是情感护理进学校。

第一、在学校设一部固定电话,学生、教师、职员拿起电话就能接通我们的咨询热线0755—88859185。由于是电话咨询,教师不用暴露自己的身份,给他们倾诉的对象与空间,再组织一批专门对教师的情感护理专家对有严重偏差的教师进行疏导。情感护理比心理咨询更宜为教师所接受。

第二、情感护理要求每一个任课老师都有责任关注学生的情绪,都要进行情感护理志愿者培训。比如一个讲数学的老师,发现一个同学情绪有异常,与平时很不同,下课时就应该主动关心一下,询问发生了什么?轻者进行疏导,重则由专业干预。班主任与辅导员应该进行情感护理师培训,从学生的情绪入手,发现问题,不仅是防患心理疾病,更是德育教育的切入点。现在的学生不喜欢听人生道理,我怎么活不用来教训我,这样的学生一定会发生人际关系的冲突,对社会现实存在的问题,缺乏应对的能力。这首先表现为情绪低落,心里难受甚至痛苦,学生还不承认自己有什么心理问题,不会主动找心理咨询。班主任与辅导员对学生更了解,这正是关心的时候,从他产生困惑的细节入手,找到问题的原因,属于学生价值偏差、心胸狭窄、处事不当的,引导他认识自己、改善自己、提升自己。属于社会现实带来的困惑,引导他正确应对。这其实做人教育的好时机,德育教育的新形式。当发现学生确实有严重的心理问题或精神疾病倾问的,由专职的心理师处理。

最后回到心理测评上。情绪是心理的外在反映,教师和家长应该关注学生和孩子的情绪变化,高兴还是不高兴、正常还是不正常,都能观察和感觉到,这不是及时的动态的测评吗?不动员与学生朝夕相处的教师和家长关心他们的情绪,兴师动众地组织一批专家,突然向他提出一大堆从来没有想过的问题,甚至问他有没有自杀或放弃的念头,这不是在启发和暗示学生走上绝路吗?

徐凯文教授说:曾经有一位中学校长与我联系,他们学校已经发生了数起学生自杀事件,我建议他做全员的学生测评,但是即便是这样情况下,他还是犹豫的,最后也还是没做,就是担心做测评引发负面效应。我看校长的担心是有道理的。

最后,我认为情感护理进校园,既弥补心理咨询师配置的缺失,又起到了心理咨询师不做价值观教育而起不到的作用。反之,教师不关心学生的情感、不走入学生的心灵,学校只是冷冰冰的考试机器,学生的心理会健康吗?

五、

中国41年改革在物质文明建设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尽管问题不少,但还是走出了一条路。而精神文明建设怎么入手,精神健康怎么保障,思想教育怎么开展,青少年的心灵怎么关怀,工作压力与生活压力怎么化解,人际关系尤其是家庭关系怎么和谐,社会治理的空白与短板怎么弥补,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实践,这都是宏大的问题,又直接关系民众的幸福、社会的稳定。这同样需要创新,探索比较容易操作的路径,找到社会普遍能夠接受的方法。

实践证明,要办好、办成一件大事,领导支持、专业指导、民众参与,三者缺一不可。物质文明建设是如此,精神文明建设也是如此。

青少年的情绪管理

青少年的情绪管理

在青少年心理健康与福祉保护国际研讨会上演讲

中国幸福研究院院长

徐景安

2021年11月3日

一、

中国青少年问题很严峻:

—中国未成年人聚众斗殴、寻衅滋事、强奸犯罪人数,2019年较2016年分别上升92.22%、77.88%、101.85%。

—中国15岁至35岁年龄段,自杀成为首因,在校学生的自杀率是欧美国家们10倍以上。

—中国的高中生70%以上患有焦虑症,近5000万抑郁症中大部分是青少年。

—中国90%以上的孩子对父母不满。据对美国、日本的调查,最崇拜的前三人中,其中一个一定是父亲或母亲。我国调查,最崇拜的前十二名都是歌星、球星、影星,父母排到13名以后。

—北大的心理学教授徐凯文说,北大新生的40%都不知道人为什么活着,称这些大学生得了“空心病”。

青少年问题是社会的缩影,成人是他们的榜样,偶像是他们的追求,几乎我们每一个人的行为都会影响他们的成长。

但是直接责任人,还是父母与教师。

让人们震惊的是徐凯文教授关于大学生自杀危机的调查,自杀危机的大学生父母职业中教师为榜首,其次是医务人员和公务员。

齐凯教授进行相关调查中,父亲为教师、医务人员和公务员的大学生自杀率是父亲职业为工人的3倍多。母亲为教师、医务人员和公务员的大学生自杀率是母亲职业为工人的12倍之多。

从这个现象中,我们能不能得到感悟:越有知识的父母,控制欲越强,越有理由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孩子越没有理由不听话,也就越没有自我,结果感到人生无意义而自杀。

有个问题需要讨论,孩子是不是具有独立的人格?当他没有生命能力和意志时要受到照顾,当他有生命能力和意志时要受到尊重。但孩子由于认知的局限,做出不正当的选择与行为时,父母有教育、引导的责任和义务。这就是一个难点。

按中国传统文化,“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孩子是娘身上掉下的肉”,子女的生命所有权是属于父母的,所以父母要对子女的一生负责,要安排子女人生的一切,从出生、小学、中学、大学、留学、结婚、买房、生子以至第三代一包到底,中国的父母为此甚至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要求孩子的回报就是听话,理由是“一切都是为你好”。

我国的法律规定父母对子女有监护权:“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规定:“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严”;“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听取未成年人的意见”;等等。

现实生活中,除了虐待、遗弃子女的行为外,对父母侵犯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无法界定。

青少年问题很多,从哪里入手呢?

二、

我认为最有效的解决办法是向父母与教师普及对孩子情绪管理的知识和方法。

父母与教师都承担教育的责任,都与被教育者朝夕相处,都最容易察觉被教育者的情绪。子女与学生的情绪都会从表情、神态、口气、动作表现出来,焦躁、郁闷、不满、愤怒、自卑,等等,最突出的就是逆反。这时候就是需要关注了、重视了。问题出在哪里、原因是什么?然而普遍的现象是忽视,或者归因于子女。

〔案例一〕

一个母亲带着孩子来找咨询师,说:“老师,你看我孩子心理是不是出了问题?”

咨询师:“他怎么啦?”

家长:“他就是这么拧。你要他吃饭,他玩电脑;要他做作业,他看电视;要他睡觉,他就玩手机。在学校也是这样,老师上课他在下面讲话,老师提问他就装哑巴。”

咨询师把孩子拉到一边,孩子对咨询师却说:“老师,您救救我!”

咨询师让他慢慢说。

他说:“妈妈从来不表扬我。我数学考了100,她就说,你语文呢、英语呢?”

“我在做功课吧,我妈就说,你怎么搞的,臭袜子倒处扔,你不能放洗衣机里,说你多少遍了”。

“我看电视,爱看足球妈非不让我看,说这容易上瘾,影响学习!”

“我妈就是学习、学习,功课、功课,考试、考试!”

“我知道妈妈是关心我,但像探照灯一样照着你,感觉会怎么样?”所以,干脆不听了,都反着来,这样妈、爸都关心我了。

当咨询师告诉家长孩子的感受,尤其是“妈妈是探照灯!”妈妈流泪了,感到了自己教育方式的问题。

“妈妈象探照灯”形象比喻了今天很多父母的教育方式,监督孩子的所有行为,只看孩子短处,事事要孩子依着,不给孩子一点空间,这都是为了孩子的成绩,恰恰忽視了孩子的情绪。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一定会表现不满,但都不关注,最后采取事事对着干的反叛,才引起重视,还以为孩子心理有问题,其实是被母亲的教育方式逼出来的情绪对立。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家长要学会与孩子沟通,而沟通的前提是关注孩子的情绪,如果不顾孩子的感受,造成情绪对立,说什么都没用,教育无从谈起。

〔案例二〕

孩子被老师罚抄单词,孩子回来生气地说:“英语测验,我错了5个单词,老师罚我每个词抄写10遍,太可气了,我不喜欢这样的老师。”

大多数家长会批评孩子:“你的学习态度有问题。明明是你做错了,老师应该罚你,你还说老师可气!”这时孩子会感到委曲,以后碰到这样的事再不会与你说了。这种事多次发生后,孩子与家长沟通的大门彻底关上了。

从认知上说,我们要帮助孩子从内心接受老师的处罚。但此时的孩子情绪很抵触,你讲得再对,他都听不进去。孩子是这样,我们大人也一样啊!在闹情绪、闹别扭的时候,道理很难听得进去。孩子已经很生气,你站在老师的立场上来批评孩子,必然引起孩子对老师和家长更强烈的反感。

在这种情况下,首先要化解孩子对立的情绪,站在孩子的立场上,从孩子的感受出发,加以引导。家长应该同情地说:“是啊,每天都有作业,如果是我,也会烦心的。”这是家长表示理解孩子的感受。

孩子:“您上学时也是这样?”家长:“我当时也认为老师在罚我,但我想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如果我做得好,老师就没机会‘罚’我啦。于是,我很努力,才有机会顺利地考入大学。而和老师闹别扭的同学,成绩越来越糟。我的体会是:重复可以令记忆更深刻,这也符合记忆的规律。”这就在不知不觉中引导孩子端正了学习态度,并且化解了与老师的矛盾。

这个案例说明:我们在教育孩子,与孩子沟通时,一定要从孩子的感受出发,关注、关心、关爱孩子的情绪,大多数家长不讲究方法,不顾孩子当下的情绪讲一片自认为正确的道理,尤其孩子犯错时一上来批评、指责,甚至打骂,这种教育方式都是无效的,造成与孩子的隔阂和对立,从此对话的系统关闭了,之后一切事都可能发生。

情绪管理中最严重的问题,不仅仅表现在对孩子情绪的忽视,而是当发现孩子情绪对立时,实行更严厉的“镇压”,故意用孩子最不愿意接受的方式处罚,甚至打骂,造成孩子对生活丧失兴趣以至绝望,于是出走、抑郁、自杀。

三、

目前按照《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高等院校按照师生比不少于1:4000配备心理专业教师,中小学校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这就是说不管有多少学生,除了专业的心理教师以外,其他的教师都只承担教学任务。这样的制度安排显然解决不了供给的短缺与厐大的需求之间的矛盾。中国根本没有这么多心理咨询师。

我创造的情感护理的理念与方法就能解决。要求每一个任课老师都有责任关注学生的情绪。比如一个讲数学的老师,发现一个同学情绪有异常,与平时不同,下课时就应该主动关心一下,询问发生了什么?发现情况严重的,可告心理咨询师干预。

班主任与辅导员应该成为专业的情感护理师,从学生的情绪入手,发现问题,不仅是防患心理疾病,更是德育教育的切入点和新形式。

现在的学生不喜欢听人生道理,我怎么活不用来教我,这样的学生一定会发生人际关系的冲突,对社会现实存在的问题,缺乏应对的能力,首先表现为情绪低落,心里难受甚至痛苦,学生还不承认自己有什么心理问题,不会主动找心理咨询。

班主任与辅导员发现了,这正是关心的时候,并从他产生困惑的细节入手,找到问题的原因,属于学生价值偏差、心胸狭窄、处事不当的,引导他认识自己、改善自己、提升自己。属于社会现实带来的困惑,引导他正确应对。

这其实做人教育的好时机,德育教育的新形式。当发生学生确实有严重的心理问题或精神疾病倾问的,由专职的心理师处理。

四、

核心的问题,教育目的是什么?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孩子的幸福人生做准备、打基础。那么教育的重点是让孩子学会怎么做人,将来可以融入社会;掌握求知的方法,将来有本事服务社会。

但是父母关心的是成绩,教师的方法是考试,忽视孩子的兴趣、爱好、特长,带来普遍的厌学情绪。于是父母批评,老师责难。孩子情绪更加低落或者对立。所有问题就此产生。

教育是为了孩子的幸福,明白这个道理,就是要关注、重视孩子的情绪。家长要在孩子做人和学习中发现进步时,应该多鼓励、多表扬、多肯定。

案例三

星期天,一对夫妇带来3岁多的小女孩来我家玩,我拿出了巧克力糖。她拿起一块,就要吃。当时,我们正在谈小孩教育问题,她母亲谈不好教育的许多理由。

我对小孩说,“小朋友,你拿了糖,应该先给爸爸妈妈吃,然后再自己吃。这样就是好孩子。”

小女孩,拿了两块,给了爸妈,又拿了两块,跑来给我们“伯伯、阿姨吃!”我们高兴的大笑,这孩子真受教,马上懂得要先要给大人吃。我们立即表扬,孩子聪明、可爱。孩子当然很高兴。所以,关键在于父母有没有教育孩子的意识。确实“子不教,父之过”,小孩的错,就在大人不教。

这个案例说明:孩子怎么做人,是父母教出来的,关键是让孩子有颗爱人之心,让孩子能想到别人,从学会付出、愿意付出到喜欢付出、习惯付出。培养孩子乐于助人的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学习无疑是苦差事,一个优秀的教师就应该有能力让苦燥的讲课,让学生感到兴趣,把课堂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飞机为什么乘这么多人会飞?我问过很多成人,都不知道。但我记忆犹新。我的老师在讲气体动力学时,就是从这里讲起的。

家长和教师都要鼓励和启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他们在学习中感到愉悦,在艰苦的付出中获得快乐。

有一个良好的情绪对待学习,是父母与老师的首要任务。

怎样过幸福的老年生活

徐景安

一、

人生的终极目的是幸福,人这一辈子最高的追求就是过得愉悦、快乐、幸福。什么做官、发财、出名,什么友情、亲情、爱情,什么民主、自由、平等,等等,都是为了幸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最终也是为了民众的幸福。所谓得人心者得天下,什么是人心,就是向往幸福。

十九大报告说,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人民谋幸福,就是这个道理。但实践中,政府忙于发展,而忘了发展是为了什么?民众忙于挣钱,而忘了挣钱是为了什么?

十九大报告提出进入新时代,我认为就是理念和目标的转变。经过近40年的发展,我们应该进入以幸福为理念和目标的时代。

改革开放,发展很成功,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深圳是副省级城市的首富,2016年人均GDP2.5万美元,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但老百姓的幸福感没有相应提高,网上、餐桌、私下聊天不满、牢骚不少。这就需要新改革,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逭求放在第一位。

政府、社会要为人民谋幸福,或者说为人民的幸福创造条件和环境,但一个人幸福不幸福,关键还是自己。我们要改变一切能够改变的,我们必须面对不能改变的。幸福的钥匙在我们自己手中。

人一辈子在追求幸福,年轻时忙学习、忙工作、忙挣钱,有目标、有理想、有追求。进入老年了,就不一样了。过去有的没有了,权力、地位、职务、工作等等没有了;过去没有的有了,空闲、孤独、无聊、衰老等等出现了。

我们就得适应这种转变,选择适合自己的老年生活。有的以休闲,为主,走走、看看、玩玩。有的以兴趣为主,摄影、写字、画画。有的还可做点事,发挥余热,做做公益。总之,要过得充实,不要闲着,感觉无聊。

我选择了退而不休,一是热心改革,写文章,做演讲,传播幸福理念,进行幸福城市、幸福企业、幸福社区试点,提出幸福养老的理念,进行幸福养老的培训;二是推动公益,创办了深圳市市民情感护理中心,开通了免费电话热线88851085(帮帮帮我一定帮我),八年来接听了三万五千多个电话,避免了32起自杀他杀恶性事件,推动情感护理进企业、进社区,还计划进学校、进信访。

我这个人闲不住,专门做人家没有想到的事。不少人说我忧国忧民,有社会责任心。其实,我主要的动机是为了自己,有事干、找事干,过得充实;做对社会有益的事,活得有意义;推动改革创新,生命还有价值。一句话,就是为了自我感觉良好,有愉悦感、幸福感。

自我感觉良好,心里比较高兴,身体就健康。所以,做有意义的事,最大的受益者是自己。我虽然忙,但很注意锻炼身体,走路、游泳或者打羽毛球。

我这样说,不是希望大家学我,只是说每位老人的兴趣、爱好、情况不同,都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人老心不老,不要自我定位,风烛残年了,就等着哪天见上帝了。

老年人与年轻人、中年人虽然有许多不同,但是活得幸福是相同的,不要放弃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如果说,年轻人、中年人还要忙这忙哪,对老年人来说,一切都可以放下了,唯一追求的是活得幸福。

凡是符合幸福生活的就做,凡是有悖于幸福生活的就不做,道理很简单,这把年纪了,还有比幸福更重要的吗?这是老年生活唯一的生活准则、生活目标、生活追求,不符合的就改改、就放下。

有的两口子,生活一辈子了,还在为鸡毛蒜皮的事吵。与下一代关系紧张,往往是老人要儿孙都听他的,掌控家的主导权。婆媳关系搞不好,往往是婆婆看不惯儿媳,媳妇对儿子好呢,就吃醋;要是不好呢,就心疼。好端端的一个家,非搞得不可开交。

大家都说老年人固执,这有客观必然性,一辈子养成的习惯怎么改?但更重要的是主观的自我定位,我这把年纪还要我改?是的,只要不给自己、不给老伴、不给儿孙带来很不愉快、很不幸福的,就算了。谁没有一点毛病,年轻人可以任性,老年人不可以任性?但是,你这个习惯,给自己、给老伴、给儿孙带来很不愉快、很不幸福,弄得这个家鸡犬不宁的,就得改一改。没有别的理由,就是不要因此给自己帯来不幸福。

总而言之,为了幸福能改则改,能放下就放下。

二、

   老年人幸福,莫过于健康。但什么是健康?怎么才健康?各种养生之道,这个这么说,那个那么说。

老年人幸福,最重要的是健康。其实,这对所有人都一样。但有个说法,四十岁以前多挣线,四十岁以后买健康。问题是健康是用钱买得来的吗?对老年人说,没有理由不重视健康了。什么是健康呢?怎么才健康呢?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关于健康的定义,就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融入社会。一个人身体健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心理健康。钟南山说:“人不是老死的,不是病死的,是气死的”,“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疾病的一半是心理疾病。”一个人老是不开心,压抑、苦闷、不满,身体怎么会健康?病从心起,就是这个道理。

心理怎么能健康,就要融入社会。这对老年人尤为重要,离开工作岗位,不等于脱离社会。尽可能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兴趣爱好小组,亲朋好友聚会。人有三种快乐:“知足常乐、自得其乐、助人为乐”。老年人一定要自己找快乐,参加社会活动,做点公益,都是有益于心理健康。对老年人来说,融入社会,最重要的是搞好家庭关系,家庭和睦,其乐融融。

我概括的养生之道,有四点:

  • 心态平和。什么是心态?是对自己过去、现实、未来的自我评价。比如过去自已受委曲、被欺负、遭不公,大了说有不幸、灾难,小了说有过节、吵过架等等,有的就放下了,有的耿耿于怀。

   我说一个极端的例子。一个女人四五年前买了一个热水器,后来发现有毛病,向商店索赔,过了这么长时间,按规定已过了索赔期,但她天天闹,厂家答应換一个新的,再给二百元赔偿。可她不同意,开始上访工商、质检、信访、公安、检察院、法院,后来把凡是不支持她的33个部门统统作为被告起诉。

她放弃工作,不找对象,到广东地区调查热水器厂家,她认为有一个地下生产网,要为民除害。闹了十来年,成为深圳一号缠访人员。我见了她,她说是为了爱国,要求政府支付十来年她的报酬、支出,还要解决户口。她滔滔不绝、义正严词,不支持她,就是包庇坏人,或官官相护。这样的人已经心理偏执,人格扭曲了。

我说,你爱国没错,为民除害是申张正义,这是你的自主选择,不是政府交给你的任务,现在要求政府支付这么大的一笔费用,如果人人都以你为榜样,以爱国为名要政府给钱,这可能吗?

现在各级政府、各执法部门,尤其是信访,有相当一批缠访人员,为了维稳,不知化了多少钱?形成这种状况,政府是有责任的,有的该解决的不解决,闹大了就给好处,尤其是从一开始就没有心理疏导的介入,时间拖长了,就难缠了,他们把与政府斗成为人生的目标了。

上面讲的是个例。但我们不少人对过去的一些事放不下。为了维护权益可以做努力、打官司,但不能把自己的生活、生命全都投入,以牺牲自己的幸福为代价。

一个人星期天挨了打,每人都给别人说,说了一星期,等于挨了七天打。说一个月,挨了一个月打。说一年,就挨了一年打。受了欺诉,应该倾诉、求助、维权,但不要心里放不下。

对现实生活要知足。就是珍惜自己拥有的,不要攀比自己没有的。美国《新闻周刊》一篇文章说:“事实上,真正重要的并不是我们拥有什么,而是我们拥有别人所没有的东西。”“我们看到的都是富人和名人的生活方式,这不断地提醒我们,别人拥有的东西比我们多,从而让我们深感不快。”

马克思说过一个比喻,在你的楼旁边盖起一座宫殿,使你顿时不快。你把房子装修很漂亮,可是宫殿更豪华,你永远觉得不幸福。这是很多人不快乐、不幸福的重要原因。人比人,气死人。

有个女孩看着橱窗里一双漂亮的鞋,可是没钱买,很不开心。旁边有人叫她:“姐姐,你为什么不高兴?”她回头看,一个坐在轮椅上的女孩在对她说话,她已没有了双脚。这个女孩突然感悟为自己有一双脚而快乐。

一个幸福的人生,不是他拥有了幸福的一切,而是他能夠以积极的人生态度接受现实、应对现实。

人生不如意七八九,甚至会遇到不幸、灾祸,怎么面对呢?

一是本能的反映,痛苦、后悔、埋怨、发怒、悲观、绝望、厌世、消极,有的一蹶不振,有的甚至走上绝路。

二是理性的反映,在本能的反应以后,慢慢接受现实,消财免灾啦,吃亏是福啦,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啦,以各种说法开导自己。走出阴影,继续生活。

三是悟性的反映,比较快的接受现实,努力减少不幸给自己或家人带来的伤害,并朝好的方向发展。

举一个例子。

老公出门时告诉老婆,桌子上有瓶药,放到孩子夠不着的地方。但老婆忘了放,孩子把药吃了。男人赶到医院,孩子死了,老婆痛哭。男的怎么办?

绝大多数人悲痛欲绝的同时会责难、痛骂老婆,最后导致夫妻离婚,家破人亡。失去孩子,失去妻子,家庭解体。不幸再加不幸。这位男士怎么做呢?忍住悲痛,安慰妻子,妻子十分感动,不仅保住了家庭,夫妻更加恩爱。

这位男士为什么能做到,他感悟到,孩子死的事实不能改变;妻子有责任,但不是故意的,为孩子的死己痛不欲绝;责难妻子,改变不了已发生的一切,只能带来夫妻不和,家庭破裂。所以,他选择安抚妻子,让不幸的事发生了,向好的方向发展。

一个人有了好的心态,就能应对生活中发生的一切,就会具有常人没有的人生智慧,就会有好的心情、好的情绪,身体就健康。

我碰到台湾的一个将军,108岁,身体十分健朗。我问他什么原因?他给我举了一个例。他说,有一次喝早茶,服务员不小心把茶倒了他一身,一般人都会发脾气,责骂服务员。她就会说,我又不是故意的。你就会更发火。这场架吵下来,肝火上升,伤害脾胃,折寿三年。

他不仅不骂她,还告诉她,以后小心,不要让老板知道,否则弄不好会辞退的。这个女孩好感动,连连磕头道谢,还流下了眼泪。我为什么这么做呢?

一是茶倒上我的衣服,这个事实已不能改变,二是这些女孩都家境贫寒,又不是故意所为,三是我不骂她,还为她着想,她会感动,记得一辈子,小心做事。最后女孩如此感动,我觉得做了一件好事,心情很好,延寿三年。这就是我长寿的秘诀。

有没有好的心态,取决于一个人的智慧、胸怀、心境。作为老年人,就要看得开,不要为一些事,动怒、生气,保持一个好心情,比什么都重要。

  • 营养均衡。现在说什么的都有,有的说鸡蛋不能多吃,胆固醇高。有的说必须每天吃一个,里面有好的胆固醇。有的说红肉少吃,有的说好多活了100多岁的都爱吃红烧肉。有的主张吃素,有的说光吃素不行。我认为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可根据不同情况选择。我主张,荤素搭配,以素为主。酸碱平衡,保持弱碱性,多吃素菜、水果、杂粮。

  第三、运动适度。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散步、做操都可。最重要的是养成习惯。我一星期起码有五、六次运动,走路一个半小时,游泳一个小时,打一次羽毛球。

  • 睡眠保障。老年人应该有好的睡眠。但时间长短不同,有的睡六个小时,有的睡八个小时。随着年龄增大,往往难以入眠、我的睡眠就不好,就是想事太多。怎么办呢?选择不做事,无聊等死是最大的痛苦。我睡不着就吃两片安眠药,第二天没什么不适。

  年纪大了,零部件老化了,总会不是这里出问题,哪里有毛病。有些小症状,就得重视,可能是大病的前兆。有的就不用过分紧张,衰老的正常现象。

                         三、

最后,谈谈老年人不能回避的问题,怎么面对死亡?人总有一死,谁也逃不过。我上大学时,突然想起人死的事,觉得很恐怖,人一死,什么都没有了,从此消失了,不可能再来一回了。当时觉得最大的痛苦就是不能看电影了。因为那时唯有看电影是最快乐的事。

怎么使人超越生命的有限成为永恒,一直是人的追求。有权有势者最渴望不死。秦始皇寻找长生不老药,炼丹吃药的皇帝更多。一般人临死时都有求生的强烈愿望。

于是产生了宗教,信仰基督,灵魂上天堂。信仰佛教,投胎有来世。那么,对大多数没有宗教信仰的人来说,怎么超越生命的有限实现永恒呢?这就是人对精神的追求。

中国的父母把抚养儿女,看作自己生命的延续,这就是母爱精神。在危急关头,不惜以自己的生命挽救他人,使别人的生命得以延续,这就是牺牲精神。

把生命注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兢兢业业、精益求精,为他人提供好服务,这就是敬业精神。

助人为乐,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这就是雷锋倡导的奉献精神。

为了科学、为了艺术、为了事业,投入毕生的精力,不计名利、不计得失,这就是忘我精神。

人有了精神追求,就会感到自己的生命在时间、空间中延续、扩展,活得有意义、有价值,就会拥有坚强的意志和不拨的毅力克服人生征途上的各种艰难险阻。他们在物质享受上或许不尽人意,但能品味到人生的快乐和喜悦。

相反,一个没有精神追求的人,尽管很富有,但依然会感到无聊和空虚。因为他们的生命在纸醉金迷中一天天消逝,看不到未来,看不到归宿,看不到生命的意义。

正如一位数学家所言:“世界上不能永恒的事物是没有意义的事物,同样,一个没有永恒意识的人在天空下也是没有意义的。”

我们老年人,也应该有精神追求。使自己的生命存在,给自己幸福,也使他人幸福。照顾好老伴,力所能及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比尔.盖茨与索罗斯回到母校,学生们问:什么是成功?索罗斯回答说:当你死的时候,究竟有多少人在怀念你,这就是成功。

我们可以想一想,当你死的时候,有多少人在怀念你,有多少人可能诅咒你?

宗教以灵魂与躯体可分离,我则认为,精神可与躯体分离,虽然人死了,精神永存。

我所做的一切想达到一个目的,当死亡来临时减少恐惧,觉得自己一生,活得有意义、有价值,没有虚度年华。这就获得自我安慰,觉死而撼,死得其所,没有白活一辈子。我死了,希望树葬,让我的骨灰,滋养树木,为自然做最后的贡献。 ��������E�>�

我们能为家庭幸福做什么?

我们能为家庭幸福做什么?    

在迎国庆、话家庭,幸福生活畅谈会上讲话

             中国幸福研究院院长徐景安

                2021年9月29日 

家庭幸福是个大话题,宏观上涉及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微观上要处理好夫妻关系、亲子关系、老人关系以及双方原生家庭的关系。

社会现实的数据,告诉我们家庭问题很严峻:

中国离婚率达到43.83%,接近一半的家庭解体。

   中国生育率为1.3,低于国际社会通常认为的1.5警戒线。

   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亿,到2050年将达到5亿,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未富先老。

   值得讨论的是,在客观现实条件下,我们能为家庭幸福做什么、怎么做?

一、

为什么要结婚成家?

养儿育女,传宗接代

女大当婚,男大成家

女的找依靠,男的找伴侣

结婚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生理上、情感上、精神上的需要,而实现幸福人生。现代婚姻,都是从自我需要出发,为了自己的幸福而结婚,而不是为了他人的幸福。但是一旦结婚,就需要夫妻两个人都幸福,生了孩子,要让孩子幸福,双方都有父母,还要老人幸福。这样一来问题就复杂了。

为了我的幸福才结婚,可是一结婚,带来这么多问题?马上就不幸福了!

一个简单的道理,家庭成员不是提供幸福的工具与手段,对方也是人,与你结婚,也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幸福。一方只顾自己幸福,不顾他人幸福,一定造成家庭的不和谐,吵架冷战,斗气报复,然后逐步升级,其结果选择离婚,有的甚至酿成家庭惨剧。

所以,家庭幸福一定要建立在共同幸福的基础上,以家庭成员幸福最大化为理念。

我认识的朋友,夫妇俩在家庭成员幸福最大化上达成共识,很多问题迎刃而解。

比如夫妻逛街,男的一般目的性很强,买到所需的东西就想回家,而女的就喜欢这里逛逛,那里看看,她感觉这就是享受。这是男人与女人的偏好不同。

建立幸福最大化共识以后,妻子觉得丈夫陪着逛街不情愿,也就不幸福,就让丈夫回吧!丈夫觉的妻子需要我陪,就高兴,那就逛逛,当作散步。双方一迁就,老大难问题就解决了。

两个人在一起,兴趣、爱好各不同,既要满足自己,又要迁就对方。这里有个度。为了迁让,丧失自我,超过底线,就不幸福。

夫妻没有不吵架的,但现实生活中,有两种吵架,有的吵架,婚姻依在;有的吵架,婚姻不在。

吵架是家庭权力的博弈,也是双方摸底了解的过程。两个聪明人,或者其中一个愿意妥协退让的,通过吵架找到了对方的底线,尽管还会吵,但不触犯底线,所以婚姻不会破裂。两个糊涂人,或者其中一个个性特别强、特别偏执的人,不管对方什么底线,甚至知道是底线,就越碰,你越不爱听、越不接受,我就越说。那婚姻就会解体。

不同家庭,不同的人,底线是不一样的。

我的一个律师朋友,每天回家很晚,与客户吃饭、打牌,有时凌晨5点回来。老婆从没意見,开玩笑说:你活着回来就行。看,底线就是活着。可有的老婆完全不能容忍,稍晚一点回家,就要盘问去哪,干什么去了……

所以幸福家庭,上者以共同幸福为理念,下者不要触碰底线。

二、

家庭幸福最大的问题是怎么教育子女。

中国对子女的教育是失败的:

—中国父母是全世界父母中付出最多的,但90%以上的孩子对父母不满。据对美国、日本的调查,最崇拜的前三人中,其中一个一定是父亲或母亲。我国调查,最崇拜的前十二名都是歌星、球星、影星,父母排到13名以后。

—2010年豆瓣网开辟了“父母皆祸害”专栏,写了一段话:“我们不是不尽孝道,是我们要生活得更好。在孝敬的前提下,抵御腐朽、无知、无理取闹父母的束缚和戕害。”网上把父母待孩子,分为几种类型:肉体的伤害、人格的伤害、情感的伤害,以及对孩子人生控制等。

网上对话:

“害人母怎么对你,你就怎么对她”,

“那别人认为你不孝”,

“这总比自己憋出病来强”,

“父母养你这么多年呢?”,

“他们生我,事先也没同我商量,他们图快乐生了我,他们不养,谁养?”

—中国15岁至35岁年龄段,自杀成为首因,并有低龄化的趋势,大学生、高中生、初中生、小学生……中国3000万抑郁症中大部分是儿童。

孩子是我们的未来,孩子出了问题,一个家就没有了安宁和平静,存下的是焦虑与不幸。

怎么办?

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是:

—-现在的孩子比较自我,追求个性、喜欢时尚、情感脆弱。旧时代奉行的棒头出孝子,打骂孩子十分普遍,现在完全行不通了。

—-应试教育下,孩子负担重、压力大。《小别离》电视剧中形容:“孩子比鸡起得早,比狗睡得晚,比牛活得累”。

—-绝大多数家长都是按自己的习惯、偏好教育孩子,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不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

这就存在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中国传统文化把孩子作为香火承传,属于私人财产。“孩子是娘身上掉下的肉”。所以对孩子一包到底,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大学、留学,恋爱、结婚,买车、买房直到带第三代。

在一切为了你“好”的名义下,为孩子做人生安排。孩子对父母给的物质帮助,照单全收,多多益善,但是对不顾他的兴趣、爱好和感受的人生安排极为不满。父母骂孩子是白眼狼,孩子则不与父母交流,或者逆反,甚至残害父母的案例多有发生。

西方文化把孩子看作上帝委托寄养的,18岁后就独立了。继续学习的费用,双方协商,或者捐助、或者借款、或者不管。西方对孩子教育的出发点,就是为了让孩子离开后有独立的生活能力。长大成人后没有赡养回报的义务。父母与孩子就是朋友关系。好的就继续来往,不好的各自生活。不存在孝的道德要求。

西方文化缺少或者没有亲情,但孩子有独立性与创造性。中国传统文化重亲情,崇尚孝,是对的。但时代变了,必须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对孩子的爱,同样存在一个边界和度的问题。

三、

   中国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如何养老,子女与社会怎么对待老人和老人怎么对待自己,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目前,都在提“老有所养”,“老有所依”,也就是照料老人的生活,满足老人基本的生活需要。这是养老的底线要求。对于未富先老的我国来说,能做到这点,已经很不容易。

我提出了“幸福养老”,这是养老事业的终极目标。只是把老人养起来,让老人失去了幸福的追求,成为“等吃、等住、等死”的人,这就是今天老人不愿去养老院的原因。

2015年在我的倡导下,上海颐和苑养老中心以“幸福养老”为理念,开业至今,得到了很好的反响。“幸福养老”就是能夠使老人在生活上得到亲人般的照顾,健康得到关心和保障,情感感受温暖,活得愉快和充实,生命有意义和尊严,真正成为老人的家,为中国的养老事业做出示范和榜样。

老年人怎么过好自己的养老生活?

我举一个案例,一个老人打电话给我创办的深圳市市民情感护理中心〔0755–88851085〕,说他要离家出走了。问他什么原因?他说:老伴与儿女都把我当“空气”。原来他是一个大公司的总工,单位与家里都是听他指挥的。现在退休了,还是老脾气、老习惯,老伴和儿女都不听他的了,说是联合起来欺负他。这就把他气着了,要离家出走了。

年轻人可以任性,老年人不能任性吗?一辈子的习惯能改吗?这就需要改变理念了,这把年纪了,还有比幸福更重要的吗?凡是符合幸福生活的就做,凡是有悖于幸福生活的就不做,这是老年生活唯一的生活准则、生活目标、生活追求,不符合的就改改、就放下。

四、

幸福家庭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但不要忘了家是情感的港湾。

什么是情感?它是通过情绪表现出来的。情绪被感受到,就是情感。情绪被长期、特别的关注就会产生感情。比如友情、亲情、爱情就是人产生的不同感情,表现为对他们的情绪特别的关注、关切、关爱。当情绪不受到关注、关切、关爱时,感情危机就到来了。

现代社会忙于挣钱,往往忽视家人的情感,看到老婆绷着脸,当作没看见,理应问一下,老婆,怎么不高兴了?看到孩子放学回家,满脸不高兴,就催他赶快做作业,理应问一下,孩子怎么不高兴了?看到父母神色不对,最多关心一下身体有没有不舒服,理应问一下,有什么不高兴了?

一位男士心中阴影始终不去,家里有车有房,什么都不缺。妻子网上一聊天,就要跟人家走。虽然这个事过去了,他想不通。他长期以来没有关注妻子的情绪,可以想象妻子曾经提过、说过,但他都没有重视。这位妻子以离婚相威胁,他才改变。他没意识到,主要责任在他,忽略了妻子的情感需求。你妻子无聊,上网打发时间,认识了一个网友,并没有实际的行动。她如果真的想去约会,会告诉你吗?过去她一直向你表达过,但你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在这种情况下才以离婚相威胁,是她挽救婚姻的策略。你也警醒了,改变了,实际效果很好。应该看到妻子是忠于家庭的,而且也有智慧。你何必再斤斤计较呢?

这个案例说明,关注情绪的重要,所有矛盾、冲突,最后激化,演化成不幸和悲剧,都有情绪作为先兆。情绪的关注和关怀,是创建幸福家庭的关键。

有不少家固然为缺钱而不幸福,但更多的家不是为钱,而是缺少情感关怀而成同在屋檐下的陌生人,以至可能恶化为仇人。

不少家庭惨剧,就是情绪长期不满而极度恶化所造成的。

所以我创造了情感护理学,人人都有情感困惑,需要关注、关心与关怀,人人都有责任关注、关心与关怀周边人,尤其是自己亲人的情感。

我正在龙华创建社区情感护理站,培训情感护理志愿者关注、关心与关怀社区家庭产生的情感困惑,夫妻、亲子、老人之间发生的情感困惑不属于心理问题,更在于14亿人口的中国,不发动民众相互的情感关怀,靠少数的心理咨询师也不能保障全民的心理健康。即使在西方发达国家,心理咨询也只是富人消费得起的服务。情感护理能夠解决中国精神健康的厐大需求与服务严重不足的矛盾。

,  五、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创建幸福家庭的关键在于做什么样的人。

亚当.斯密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人为“经济人”。“经济人”把追求财富作为价值目标和价值尺度,把利益最大化作为至高无上的原则。

“经济人”造成经济发展、财富增加、科技进步,但没有给人类带来相对应的幸福

英国未来基金会的迈克尔.威尔莫特和威廉.纳尔逊在《复杂的生活》一书中指出:“在过去50年里,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并没有使人们增加多少快乐。这是进步的悖论。今天的一代人比以前更富裕、更健康、更安全,享有更多的自由,但他们的生活却似乎更压抑……”。

美国的一位名叫麦克马洪的历史教授花了6年时间写了一本研究幸福的书,他的结论是“你永远不可能幸福”。他坦言他所研究的幸福植根于西方文化和比较富裕的社会。他说:“很糟糕,花了6年时间研究幸福的历史,我原以为能找到答案,但是,我没有。”

一个国际研究调查组织对25个发达国家的国民进行的一项“你是否每天愉快”的抽样调查表明,60%以上的人已经做不到每天都有愉快的感觉了,其中20%的人明确表示“我每天都不愉快”,还有人强调说:“我不知道怎样才能愉快,我就是不愉快。”

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引入市场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经济人”的价值追求与行为模式也严重影响与腐蚀了中国人,这也就成为各种社会问题的根源,也是家庭不幸福的主要原因。

中国需要新的转折,从“经济人”转向“幸福人”,以追求幸福最大化为价值目标、价值尺度、价值标准。“幸福人”懂得人仅仅拥有财富和金钱是不够的,幸福来自人与人的情感,爱情、亲情、友情是幸福的源泉,这才会有动力去经营婚姻与家庭。“幸福人”懂得,不仅仅自己幸福,更在于由于自己的生命存在,能造福亲人、朋友、同事、顾客以及他所不认识的人,以至国人与人类。这样的人,才活得充实、活得有价值、活得有意义,从而受到信任、赞扬、爱戴而幸福。

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习做幸福人,以幸福最大化为追求和目标,也就自然而然成为了幸福家庭。 �?�@�Vm

社区情感护理志愿者的作用与意义

社区情感护理志愿者的作用与意义

在大和社区情感护理站工作例会上讲话

情感护理创始人

深圳市景安精神关爱基金会执行理事长

深圳市市民情感护理中心主任

 徐景安 

                 2021年11月25日

  • 案例分析

刚才担任维稳的志愿者讲了一个案例,一个外来务工人员,在工作中手指受伤,要求工伤处理,企业不同意,发生了冲突,前来诉求。经询问,他的手伤已由人身意外保险支付治疗,他提出是工伤,就是希望得到更多的赔付。这位维稳的同志答复,这只能通过法律途径,由法院判决。应该说,这样回复是做维稳的、信访的同志,遇到利益纠纷时的标准处理方式。确实维稳、信访部门没有权力处理,这样说没有错。我在对市信访局一周的考察时,就发现了这个问题,专门提出信访工作要引入情感护理。当时市信访局的负责人批示:“信访工作引入情感护理,是个好方法”。据此,我对市信访局、宝安、罗湖、龙岗信访办以《情感护理进信访与信访工作人员角色定位》为题作了演讲。我指出:“社会有利益冲突的调节机构,但是不是所有的利益诉求都能得到满足,有的利益诉求合理,由于不公平而未能满足;有的利益诉求本身不合理,不可能满足。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心灵抚慰、情感调节、思想引导,采取积极的人生态度来对待。”

就以这个案例为例,这位外来务工人员签的是劳务合同,只有人身意外保险,没有其他社会保障。我们就要详细询问他的家庭经济情况,在手指冶疗期间有没有误工费,以及以后还能不能正常工作?以便了解他提出利益诉求的背景。不管他的利益诉求正当不正当、合理不合理,这非常重要。如果因为他的手指受伤后没有生活来源,以后也不能正常工作,由此断绝了全家的经济来源,生存就会发生困难。你这样形式上看答复没有错,但是没有关怀、没有抚慰。他就会感到绝望而自杀,也可能报复社会。校园血案、公交车惨案的制造者,大多是社会底层被边缘化的人群。他们要么无处申诉,要么申诉碰壁,对社会绝望,才用最残忍的手段报复社会。你们是预防惨案的最后一条防线。你向他询问这些情况,可能会感觉没有用,按规定临时救济都无法申请。但是你了解背景,就体现了对他处境的理解与同情。更重要的是为你后面的交流提供了方向。你对他的情况可以有大致的判断,是否符合工伤?如果符合,你就支持他走法律程序,告诉他该怎么做?如果不符合,又家境困难,就更要重视。告他十分同情他的遭遇,据我了解可能不符合工伤,不过也可以询问一下律师,有没有可能打赢官司?如果你一定要诉至法院,也要做好败诉的准备。接下来讨论,今后工作与生活怎么打算?是否能找另一份工作维持生计?尽管你与他的交流,解决不了实际困难,但他从你这里体验到了同情与温暖。最后,给他说人生道路难免会碰到过不去的坎,谁都有可能遇到不幸,甚至灾难,总得想办法活下去。一定要注意观察交流过程中他的情绪,尤其流露出来的口气,比如不给我工伤,我就不活了;我活不了,有人也活不了!遇到这种情况,千万不要以为他只是说说而已,是情绪恶化的严重表现,就应该做危机处理。你可能会觉得,本来一句话的事,而且是工作惯例,现在弄得这么麻烦,一天有很多接待工作,这样我处理得过来吗?这就要分别不同情,有的可以简单处理,这个案例就要多问几句。如果他的经济状况没有问题,也不属于工伤,就想借口多要点钱,那也好言劝说。很多长期缠访人员就是不合理的诉求遭简单拒绝以后,以政府为敌,这样的案例很多。最后,你会问,我为什么要这么做?一是情感关怀,如果你的家人、朋友来询问,你会冷冰冰说一句走法律程序吗?二是通过这样一个个案例的处理,你的知识与能力都会提升,在实践中学习与成长是最有效的。

二、情感护理怎么融入工作

志愿者中很多是网格员,每个人负责500多户,每月要走访一次,了解人口变动、安全隐患等108项工作,现在减为85项,总之政府要落实居民的事,最终交给你们完成。你们应该是层次最低的社区工作者,而且不属于公务员,是合同工,薪酬也不高。我相信,绝大多数是其他工作难找,不是谁都愿意做的。现在又当了情感护理志愿者,本来85项,又加了一项。我给你们添麻烦了。我觉得不应该这样理解。你们是平凡而又伟大的。再好的领导都不可能像你们这样天天走家访户,再好的决策很多要靠你们去落实。现在你们的工作,烦琐、苦躁、重复,感觉不到存在感,更没有成就感。但是当了情感护理志愿者就不一样了。今天大多数交流说,没有发现问题。那应该怎么做呢?

  • 要察言观色。你们要观察对方的神态、表情、口气、动作与往常有什么不同,表现得很不耐烦、脸色难看,甚至暴躁不安,你就要主动表示关心,您碰到不如意的事了吗?说说看,也许帮不你忙,但说了比憋在心里强,我还可请专家来咨询。
  • 要有好的态度。你平时工作,神态、口气冷冰冰的,人家配合也不说声谢谢。老实说,不嫌弃你就不错了,巴不得你赶快走。有什么难事怎么会跟你说?当了情感护理志愿者,就不一样,与居民问话、打交道,就应该亲切一点、热情一点,把对方当朋友一样,这种关系建立以后,人家也会把你当朋友。有什么事情才会同你说。
  • 要掌握方法。刚才一位网格员说,看到一个女租户,有一个孩子上学,还要照顾一个老年痴呆的妈妈,先后雇了3个护工都不满意,心里很烦。了解这个情况以后,首先要共情,向她表示能做到这样真不容易,一个人要抚养小的、照顾老的。其次,问她有什么需要帮忙的,要不要再找护工,或者向社区反映能不能派个义工或者社工来帮忙。再就是鼓励她,你的付出是有回报的。你对母亲细心照料,孩子看在眼里,等你老了,孩子对你也会有孝心。这是教育孩子最好的示范。母亲老了、病了,正是我们尽孝的时候,现在做不好,将来会内疚。这个案例可以持续做下去。
  • 要重点关注。家庭关系紧张、久病和重病不治、经济十分困难、缺少关怀的老人、内向与反叛的年轻人、精神抑郁患者、家庭发生变故,尤其表露厌世自杀倾向或曾经自杀未遂的人。大和村是典型的城中村,3万个居民中,常住人口仅1500人,绝大多数是外来务工人员,他们背井离乡来到深圳,工作与生活压力大,有了困扰能向谁倾诉?平时走访时,对以上人群要特别留意,发现情绪异常,向站长报告,派专家治疗和疏导。作为站长也应该关心情感护理志愿者,他们同样有各种各样的困扰。
  • 要认识意义。我国41年改革在物质文明建设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精神文明建设怎么入手,精神健康怎么保障,思想教育怎么开展,市场经济带来的工作压力与生活压力怎么化解,人际关系尤其是家庭关系怎么和谐,社会治理的空白与短板怎么弥补,从宏覌到微观、从理论到实践,这都是宏大的问题,又直接关系民众的幸福、社会的稳定。现在就是要探索比较容易操作的路径,找到社会普遍能夠接受的方法。实践证明,要办好、办成一件大事,领导支持、专业指导、民众参与,三者缺一不可。社区情感护理站就是这样创建的,运作就是靠你们。它的意义就在于可以复制与推广社会,是新创举、新路径、新方法。你们做的事,就是在做示范,为深圳以至中国探索一条精神文明建设、精神健康保障、社会治理完善、家庭和谐维护、民众幸福提升的新路。你们在做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事!

��提��Z�#�7�

情感护理进社区,社会服务新创举

情感护理进社区,社会服务新创举

在深圳龙华大和社区情感护理站成立典礼的讲活

深圳市市民情感护理中心主任

徐景安

2021年10月31日

首先,我对龙华区政法委、观湖街道和观城社区的领导们表示深深的敬意,有了您们的认同和支持,才有可能进入情感护理进社区的第一步。我们培训了深圳和中国的第一批情感护理志愿者,正式成立了深圳和中国第一家社区情感护理站。

经过2个星期的线上培训,并经过考试,产生了28名情感护理志愿者,其中成绩90分以上的有9名,为一级情感护理志愿者,其余19名成绩都在60分以上为情感护理志愿者。

他们的职业是妇女工作者、党务工作者、居委会专职委员、社工、网格员等等。从学历来说,28名情感护理志愿者中,本科21名,大专7名。9名一级情感护理志愿者中大专学历有3名。

请看看她们的考试成绩:

一级情感护理志愿者曹红飞:

“我从事妇女、民政工作已经有12个年头了。在服务社区居民的这些年,都会接触到家庭暴力、财产纠纷、婆媳关系、夫妻外遇、未婚生育等各种不同的婚姻家庭案件,学习完情感护理课程,我就像看到了曙光一样,为我在处理婚姻家庭案件上面的工作道路照明方向。不仅要帮来访者找到问题、分析原因,而且要帮助她认识自己,提升自己,找到属于他们的存在感和价值感。”

她举一个案例:一个单亲母亲有个患遗传病的孩子,又经济十分困难,处于焦虑与崩溃之中。她就“从关注、关心、关怀孩子妈妈的情绪作为切入点,通过倾听、安抚、询问、了解她的困难与原因,一方面利用政府临时救助帮助她舒缓经济的压力,另一方面鼓励她用积极的情绪影响孩子,使孩子阳光开朗。”

她认识到在工作中应该“给来访者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念、反思和调整来访者的人生定位与追求”,“让来访者的人生过得更幸福。”这样也能体现自己的生命价值和工作意义。

她把工作做到居民的情感与心灵中去了。

一级情感护理志愿者李翠凤:

我从女士哭诉着上访因家暴想离婚这个现象入手,发现真正的原因是长期与丈夫缺乏沟通,与孩子教育发生分歧,继口角发生了肢体冲突。于是,利用学习的情感护理,与她聊天,疏导她的情绪,了解女士想法后,再与其丈夫三方约谈,很快双方敞开了心扉,误会化解了,在欢笑声中相拥离去。这就是情感护理倡导的找到问题、分析原因、提供对策的方法,成功解决了夫妻发生的冲突。

她使社区工作、社区服务不停留在现象表面,能夠找到发生问题的原因,真正帮助了居民。

一级情感护理志愿者吴凯珍:

我是一名居委会专职,学完了课程后,我觉得应该成为接受居民情绪的园丁,倾听居民的心声,让居民感受我们社区的温暖。在一次日常走访中,我发现了一个70左右的老人家,一个人呆在阴暗的屋子里,不会玩手机,腿脚也不方便,不能走出家里跟社区其他人交流。我感觉到了老人家的情感需求,就经常到她家里陪她聊天,也跟老人家的家属说日常要多陪陪家人,也鼓励老人家走出家门,跟社区其他老人交流聊天。

她学了情感护理的理念与方法,能实际的应用到工作中去,解决老人的情感孤独。

情感护理志愿者邱锦田

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许许多多的人从农村走向城市。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许多人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出租屋邻里间缺少来往,也没有朋友,遇到问题都是自己扛着,慢慢积累,严重的就会造成心理扭曲,甚至产生轻生或者报复社会的想法。我学习了情感护理,觉的非常适合网格员的工作。我们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人,看到我们都会抱怨一下,以前我们都不知道如何开口。学了情感护理,我应该成为他们的倾诉对象、知心朋友,运用情感护理的方法开导他们,更好的工作与生活。

他说了我们社区治理、社区服务的短板。大和村是典型的城中村,3万个居民中,常住人口仅1500人,绝大多数是外来务工人员,他们背井离乡来到深圳,工作与生活压力大,有了困扰能向谁倾诉?不解决这个问题,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看了他们一份份的考卷,我倍受鼓舞。他们都是基层的社区工作者,贴近居民,服务居民。在这么短时间里,他们学了情感护理,提升了对工作认知,懂得从情绪入手找到问题、分析原因、提供对策,帮助服务对象或者亲戚朋友,处理婚恋关系、亲子关系、老人关系。以此推理,我们深圳和中国的社区有庞大的服务工作者群体,经过短期培训就能发挥作用。以至所有做人工作的党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尤其做维稳的、信访的,工青妇工作的,以及企业的管理者与人力资源,学校的老师,养老院的护理等等,都能接受情感护理的理念与方法,把工作做入人的情感,温暖心灵,就成为各个社会层面、各个社会角落中千千万万的一盞灯、一颗星,这将大大温暖我们的社会。再通过他们把情感护理的理念传递给民众,人人都有情感困感,,需要关注、关心、关怀,人人都有责任关注、关心、关怀他人的情感。老公要关心妻子,父母要关心子女,子女要关心老人,社区要关心居民,教师要关心学生,企业要关心员工,政府要关心民众。这就能开启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路径,创造保障民众精神健康的新方法,造就社会工作社会治理社会服务的新局面。

大和社区情感护理站的成立,就是具有开创意义的试点,希望能夠成功地推广到全社会,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探索者。

今天的会平凡而又不平凡。在蓝球场的露天开这样的会,是如此平凡。但就其开创意义来说却是不平凡的。 

以情感护理推动社会治理 龙华社区情感护理站揭牌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情感关怀也需要深入到社区家庭。10月31日,深圳首家社区情感护理站在龙华区观湖街道大和社区揭牌,并以此为试点,在全社会推广情感护理,创新社会治理,探索精神文明建设。

活动现场,28名情感护理志愿者为前来参加活动的居民进行了亲子教育、对待老人、人际关系以及各种情绪困惑等方面的咨询,对发生情感困惑或冲突的居民进行疏导,关注情绪异常的居民,为问题突出的提供专业的情感护理,使社区情感护理站成为大和社区3万多名居民心灵的家。

这些情感志愿者的职业是妇女工作者、党务工作者、居委会专职委员、社工、网格员等,均接受2个星期的线上培训,并通过考试上岗。原深圳市第一任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主任、深圳市市民情感护理中心主任徐景安表示,基层社区工作者贴近居民,服务居民,能有效及时地将情感护理服务送到有需要的人身边。情感护理是探索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路径,化解社会矛盾、保障社会稳定的新举措,提高民众幸福感的新路径,助力构建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格局。

(原标题《以情感护理推动社会治理  龙华社区情感护理站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