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叫停中小学生心理测试 如何保障中小学生精神健康
紧急叫停中小学生心理测试
如何保障中小学生精神健康
情感护理学创始人
深圳市市民情感护理中心主任
深圳市景安精神关爱基金会执行理事长
徐景安
2021年12月5日
一、
据2021年11月20日 《南方周末》报道,上海市长宁区教育局就对“小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心理测试”此事公开道歉,称“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和局相关科室对问卷内容审核把关不严。”
上海市长宁区教育局的道歉,实在是冤大头!
一是对小学生进行心理测试,是执行2021年7月教育部办公厅下达的《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县级教育部门牵头负责组织区域内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测评工作,每年面向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测评。
二是问卷的第四部分(第58-67题必答题)和第五部分(第68-95题 选答题)引了Beck自杀意念量表,这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阿伦·特姆金·贝克发明的,他是认知行为治疗理论的创始人。上海的一个“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和局相关科室”怎么有资格对如此权威人士的问卷内容“审核把关”?连审核的资格都没有还说“不严”?
如果道歉应该是教育部,但是由教育部道歉也是冤大头!
教育部是根据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有26.4%的中小学生有抑郁的状况,焦虑、抑郁等精神障碍的发病率逐渐走高,特别是中小学生的自杀频发。教育部出于对中小学生的精神健康与生命关怀,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测试,是唯一的选择。中国的心理学是从美国照搬照抄的。心理测评问卷不抄袭美国心理学家阿伦·特姆金·贝克的,能找谁?出了问题,能怪教育部吗?
于是,北京大学的徐凯文教授解释:
“目前没有类似仪器检测癌症一样,直接检测出抑郁水平,更不用说评估其风险,所以现在还是直接询问相关情况、想法等来评估最为准确。但实际上预测人的这一倾向,比任何其他的评估都更困难。如果不是面对面做评估,我不建议询问相关细节。”他的办法是:“比如给中小学生做访谈,我的方式是先做测评,结果提示他存在情绪问题,再通过一对一访谈确认。”
中国的精神科医生3万名,全国儿童精神科医生更是不到500个。请问中国那么多中小学生,如果“一对一访谈确认”,这可行吗?
徐凯文教授又提出筛选出的假阳性,即没有心理问题的孩子被筛查疑似为存在问题。比如为了回避有没有自杀念头这样的敏感字眼,改为“你有没有产生过放弃自己的想法?”这对孩子来说,他会回答说,有啊!放弃学习、放弃考试、放弃兴趣,都是放弃自己,但不是放弃生命!
真是难为了中国心理学专家了,想了解中小学生有没有自杀意向,明说不行,暗示也不行!
由于心理测试问卷120题,负面消极的语句描述较多,涉及自杀准备等敏感字眼,家长提出了异义,于是不得不叫停!
我认为,这种心理测试,由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根据对方的认知能力,一对一的进行问卷调查是可以的,采取普查的方式完全是不可取的。
- 由于调查对象不同,就必须设计不同的问卷,这个标准,谁来审定,谁来负责?
- 负责调查的心理咨询师专业水平不同,怎么提问才是正确的,谁来培训?
- 同一类人群的不同个体认知有差异,对同一个问题的理解不同,这样的回答能作为判断的依据吗?
- 更重要的是这种静态测试调查有什么意义?今天回答完全健康,明天他就可能因为某个事而自杀!我们能天天测评吗?
二、
人的精神问题十分复杂,西方心理学的诞生,能夠对人的心理进行测评、疏导、干预。中国从改革开放前把心理学作为伪科学到引入,是个进步。但是,我们也应该有所创新,光西方心理学就有人本主义、行为主义、精神分析各个流派,还有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现在又兴起积扱心理学。我们的心理学界就成为各种流派的代言人、搬货匠,自称某某流派、某某大师的弟子。以至今天的中国人的精神健康,不是找精神科医生,就是靠心理咨询师。
中国精神科医生3万人,有资格证书的心理咨询师150万人,能夠提供服务的约10万人。14亿人口的精神健康的庞大需求与供给严重不足是无法解决的。
所以,要保障我国民众的精神健康必须创新,这并不是要排斥、贬低精神科医生与心理咨询师的作用,他们不仅是不可替代的,而且还要发展、壮大。但是创新、创造又是必须的。
我在2004年写的《你的选择与中国的未来》一书中,提出保障精神健康,分三个方面:精神病医治、心理障碍治疗、情感困惑排解。我将后一项称为情感护理。凡是客观现实不符主观期望就会发生情感困惑,人生不如意七八九,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所以,人人都有情感困惑,人人都需要情感关怀。如果得不到疏导、护理,就会发展成为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或者情绪的严重恶化,就会做出自杀、杀人、犯罪等行为。
2009年我创办了深圳市市民情感护理中心,提供热线88851085(帮帮帮一定帮我),接听了4万2千多个电话,避免了35起自杀、他杀、报复社会的恶性事件。
经过10多年的探索,我写了《情感护理的理论和方法》。专家高度评价,创造了不同于心理咨询,更符合我国国情的新学派。
刘福源(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名誉理事长):
《情感护理的理论和实践》内容精彩、非常丰富。“情感护理”旨在全社会倡导情感关怀的理念,这是社会需求和时代需要,是一项意义深刻的系统工程和服务体系,具有专业性、新颖性和实用性,值得推广。您创造性的建立了“深圳市市民情感护理中心”,推广了“生命热线”,深入到社区、融入到企业、推广到信访……脚踏实地的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和提高相结合”“继承和创新相结合”,还把社会工作与慈善事业进行了开创性的探索,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时勘(中国心理学会监事长)
《情感护理的理论和实践》有三点创新:一是将心理健康、心理卫生提升为国民精神健康,强调是党和政府的重要职责,应由主管部门负责;二是从专业的角度,提出从情绪入手,通过倾听、安抚、询问,帮助当事人从发生的事件中认识自己、改善自己、提升自己,而不停留在处理危机的技巧和方法上;三是提倡所有人都责任和义务关注、关心、关怀他人的情绪,进行安慰、沟通、疏导,在全社会倡导情感护理的理念,创造情感护理的氛围,建立情感护理的制度。
张立红(清华大学出版社第八事业部主任)
心理学是西方人发明的,中国人也可以开山立派。我觉得可以开创情感护理学,创造自己的学科和体系。徐老师做的不止是一本书,而应该是体系化的。线上和线下,书本和活动,咨询和讲课,立体化的、深入社会各个层面,给每个人带来温暖和幸福。
李彩英(首都师范大学心理系副教授)
情感护理在咱们社会,无论是企业、社区,或者是家庭都应该成为一种理念,形成制度,人人维护自己的情感,关怀他人的情感,这一点和现在的心理咨询、心理教育不同,我的感触就是新,特别的新,对于每一个人的幸福,对于社会的稳定和谐,非常重要。现在咱们国家随处可见爆脾气,一说话就急了,发生各种个体之间的冲突,或者群体之间的冲突。如果把情感护理制度化,我相信很多事情就好解决了,大大提升我国的国民幸福指数。
景玺霖(清华大学社科院社会健康管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徐景安老师的《情感护理的理论和实践》开创了一个新的学派,从宏观上把一直以来所提的“心理卫生”提升为保障国民精神健康,从微观上发动全社会以至全民参与,并全面阐述了情感护理师的职能定位、实践操作、职业素养,对从西方学来的心理咨询从我国国情出发做了补充、完善和提升,不仅为求助者提供技巧和方法,而且帮助他认识自己、改善自己、提升自己,对提高国民素质意义重大和深远。
胡赤怡(深圳市康宁医院副院长)
徐老是我国经济改革领域的先锋人物,现在转向社会服务领域的改革与创新,对广大居民来说,无疑是一件幸事!他所提出的“情感护理”,有几方面的创新:其一,超越了现代心理咨询,对有些冰冷的认知和行为的倚重,直指现代人匮乏的”情感”;其二,弥补了现代社会工作,对政策制订和经济救助的偏重,所带来的对“情感”体验的重视不足;三,“护理”一词的提法,彻底打破了心理咨询中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貌似平等,实际上咨询师高高在上的不平等关系,使得“情感护理”供给者与接受者之间的关系,更趋平等。
三、
情感护理是以情绪为切入点,而情绪是人与人交流的第一信号,通过神态、口气、表情、肢体表现出来,非常容易被察觉。
有两种版本,一是专业版,有一定的心理咨询或社会阅历的人,通过倾听、安抚、询问,帮助当事人从发生的事件中认识自己,改善自己,提升自己。这在深度上,突破了心理咨询保持价值中立的戒律,不只停留在技巧方法的层面,成为做人的再教育。这就可培训为情感护理师。
从2018年起与深圳市心理咨询行业协会合作,线上培训了221名情感护理师,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是普及版,所有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关注、关心、关怀他人的情绪,学会倾听,让不良的情绪得到宣泄,再进行安慰、沟通、疏导,就能收到效果。这在广度上,超出心理咨询专业局限,可普及到全社会,培训为情感护理志愿者。
在深圳龙华政法委和观湖街道的支持下,选择大和社区进行试点,经过二个星期的线上培训,培训了28名情感护理志愿者,成立了大和社区情感护理站。
他们的工作是:
第一,情感护理志愿者都是基层社区工作者:党务工作者、居委会专职、妇女工作者、网格员,发挥他们贴近居民的特点与优势,从关注情绪入手,深入核心家庭,帮助服务对象,处理婚恋关系、亲子关系、老人关系,化解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带来的困惑。这既使居民得到情感上的关怀而感到温暖,也使基层社区工作者在服务中提升自己,体验价值和意义而感到愉悦。
第二、排查情绪异常的人,关注重点人群,如家庭关系紧张、久病和重病不治、经济十分困难、缺少关怀的老人、内向与反叛的年轻人、精神抑郁患者、家庭发生变故,尤其表露厌世自杀倾向和曾自杀未遂的人,发现以后及时派专家疏导。上述人群是我在2020年进行《罗湖区百人自杀入户调查》中排查出来的。
第三、实行危机干预。这可以与区各个街道、社区设置的心理咨询点联网,上下结合。
这项试点正在进行中。但是有二点值得关注,一是基层社区工作者,经过二个星期的线上培训和考试,就获得了情感护理志愿者的资质,可以对居民的情感起到关注、疏导的作用。二是社区情感护理站站长经过一个月的线上培训和考试,取得了情感护理师的资质,拥有了一定的专业水平。这样就实现了业余与专业相结合,真正做到下沉基层,弥补社区工作、社区服务、社区治理的空白或短板,具有向全社会复制、推广的作用。
四、
中国青少年问题很严峻:
—中国未成年人聚众斗殴、寻衅滋事、强奸犯罪人数,2019年较2016年分别上升92.22%、77.88%、101.85%。
—中国15岁至35岁年龄段,自杀成为首因,在校学生的自杀率是欧美国家们10倍以上。
—中国的高中生70%以上患有焦虑症,近5000万抑郁症中大部分是青少年。
我国采取了相应措施:高等院校按1:4000配备心理专业教师,中小学校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但是收效甚微。于是教育部下达通知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测试。结果被叫停、道歉。
这不值得反思吗?
把大学几万名学生、中小学几千名学生由几个或1个心理专业的教师来负责他们的心理健康,这有可能见效吗?尤其是教师的心理问题要比学生还要严重。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辽宁省14个城市的168所城乡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发现有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障碍。教师承受着来自学校、学生、家长、社会多方面的压力,而教师的心理健康有谁关心?社会普遍认为:教师为人师表,不应该有心理问题,教师也不敢表露自己有心理问题。内外的压力与压抑使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越趋严重。
我的建议就是情感护理进学校。
第一、在学校设一部固定电话,学生、教师、职员拿起电话就能接通我们的咨询热线0755—88859185。由于是电话咨询,教师不用暴露自己的身份,给他们倾诉的对象与空间,再组织一批专门对教师的情感护理专家对有严重偏差的教师进行疏导。情感护理比心理咨询更宜为教师所接受。
第二、情感护理要求每一个任课老师都有责任关注学生的情绪,都要进行情感护理志愿者培训。比如一个讲数学的老师,发现一个同学情绪有异常,与平时很不同,下课时就应该主动关心一下,询问发生了什么?轻者进行疏导,重则由专业干预。班主任与辅导员应该进行情感护理师培训,从学生的情绪入手,发现问题,不仅是防患心理疾病,更是德育教育的切入点。现在的学生不喜欢听人生道理,我怎么活不用来教训我,这样的学生一定会发生人际关系的冲突,对社会现实存在的问题,缺乏应对的能力。这首先表现为情绪低落,心里难受甚至痛苦,学生还不承认自己有什么心理问题,不会主动找心理咨询。班主任与辅导员对学生更了解,这正是关心的时候,从他产生困惑的细节入手,找到问题的原因,属于学生价值偏差、心胸狭窄、处事不当的,引导他认识自己、改善自己、提升自己。属于社会现实带来的困惑,引导他正确应对。这其实做人教育的好时机,德育教育的新形式。当发现学生确实有严重的心理问题或精神疾病倾问的,由专职的心理师处理。
最后回到心理测评上。情绪是心理的外在反映,教师和家长应该关注学生和孩子的情绪变化,高兴还是不高兴、正常还是不正常,都能观察和感觉到,这不是及时的动态的测评吗?不动员与学生朝夕相处的教师和家长关心他们的情绪,兴师动众地组织一批专家,突然向他提出一大堆从来没有想过的问题,甚至问他有没有自杀或放弃的念头,这不是在启发和暗示学生走上绝路吗?
徐凯文教授说:曾经有一位中学校长与我联系,他们学校已经发生了数起学生自杀事件,我建议他做全员的学生测评,但是即便是这样情况下,他还是犹豫的,最后也还是没做,就是担心做测评引发负面效应。我看校长的担心是有道理的。
最后,我认为情感护理进校园,既弥补心理咨询师配置的缺失,又起到了心理咨询师不做价值观教育而起不到的作用。反之,教师不关心学生的情感、不走入学生的心灵,学校只是冷冰冰的考试机器,学生的心理会健康吗?
五、
中国41年改革在物质文明建设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尽管问题不少,但还是走出了一条路。而精神文明建设怎么入手,精神健康怎么保障,思想教育怎么开展,青少年的心灵怎么关怀,工作压力与生活压力怎么化解,人际关系尤其是家庭关系怎么和谐,社会治理的空白与短板怎么弥补,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实践,这都是宏大的问题,又直接关系民众的幸福、社会的稳定。这同样需要创新,探索比较容易操作的路径,找到社会普遍能夠接受的方法。
实践证明,要办好、办成一件大事,领导支持、专业指导、民众参与,三者缺一不可。物质文明建设是如此,精神文明建设也是如此。